巨型/微型城市與公眾參與

光納華托(Guanajuato)是位於墨西哥中部的殖民時期城市,人口僅15萬,我搬來此地時,對於城市之小頗感意外,我生長在首都墨西哥市,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總是引以為傲,也和許多大城市居民一樣,不時嘲諷那些「小地方」;搬家後一星期,我就已看過所有值得一見的事物,老實說更開始覺得無聊,想要離開。

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慢慢習慣小城市,後來甚至享受「小地方」的生活,任何地方只需步行即可抵達,在街上會巧遇熟人,認識城市裡每個角落與點點滴滴,還能參與地方傳統活動,以及討論公共議題。

尤其在公眾生活方面,我總會想起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只有5000位居民,這種規模對現代而言太小,但人口之所以設定上限,是為了讓公民能夠參與,讓每位公民都能對國家有所貢獻(我也明白當時並非人人皆為公民,故古希臘民主時期才可實行直接參與…)

我住在光納華托期間,民眾積極反對一件在環境保護區內的房地產開發案,發送傳單、張貼海報很適合用來影響輿論,人們在街頭討論此事,也熱切希望保護自己的城市。

回到墨西哥市後,我才發現要找到起點多麼不易,海報在此微不足道,傳單效果更低,這座城市如此龐大,消耗人們眾多時間與精力,導致公眾參與降至最低,因為規模巨大,人們並不熟悉這座城市,更無法產生熱情。

這種社區氛圍、參與精神,該如何從微型城市引進至巨型城市?社會媒體確實讓一切更有效率,但光是在網路上參與還不夠,我們必須在現實世界重建人與人的連結,我們該如何讓人們對巨型城市充滿熱情,進而願意參與?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Javier Hidal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