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空間如何減少犯罪

每座城市裡,總有幾條街道治安令人有些不放心,其中影響因素眾多,例如晝夜、同伴、傳聞等,研究顯示,「恐懼」會影響都市居民步行意願,不過一項新計畫也證明,若改善都市街道步行環境與條件,可能降低當地犯罪率。

測試破窗理論

自一九八零年代以降,「破窗理論」常成為犯罪學與官方政策論辯焦點,這項理論認為破窗等都會環境形同默許犯罪,並衍伸出更嚴重的罪行,如今荷蘭推行的新計畫中,或許提供更多必要的立論基礎。

英國廣播公司最近報導,荷蘭鹿特丹警局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名為「社區主宰」,鼓勵當地居民寫下希望改善的事物,讓社區更安全、更快樂,警方之後每週花費16小時,努力解決納稅人心中最重視的問題。

警局原本期望當地居民會列舉多項重罪,例如盜竊、販毒等,但意外發現前三大需改進事項為:

  • 街道清潔
  • 寵物便溺
  • 降低車速

幾乎所有最熱門的項目中,都涉及改善街道環境,以及增進步行條件。

改善步行條件=減少重大犯罪

之後警方著重於打掃街道、清除塗鴉、取締超速駕駛、提高巡邏頻率、改善公共空間,不過在此期間,員警並未忽視重罪問題,結果在兩年之內,各項犯罪率都明顯降低,包括:

  • 毒品犯罪減少30%
  • 闖空門減少22%
  • 交通違規減少19%
  • 偷竊減少11%
  • 暴力減少8%

這些成果相當顯著,也成為爭取步行空間的佐證,這項計畫其實也已引起英國政府注意,近期派遣治安高層前往荷蘭,瞭解這項新策略在英國是否適用。


照片來源:Nicobob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