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單車租賃制度未來

美國波士頓是座小城,以一般步行速度前進,不出一小時即可貫穿全城;小城有其優點,若天候良好,多數波士頓民眾其實可步行上下班,大眾運輸工具路線似乎也涵括多數就業密集區域。因為沒有都會區,波士頓特別適合單車通勤族;今年四月,市長梅尼諾(Thomas Menino)推出單車租賃方案,力求讓單車成為波士頓基礎建設要素。

單車租賃概念在美國發展較晚,亦散落在各個區域,中西部具備此類計畫的城市包括芝加哥、明尼亞波里斯、狄蒙,而海岸地區則包括邁阿密、波士頓與華盛頓特區;紐約與舊金山單車族比例向來不低,社會態度也較為進步,兩地正在尋求適合方案。在這些計畫之中,又以華府的「Capital Bikeshare」使用最為普遍,都會區內設有114個單車站,備妥約1100輛單車,規模大約是加拿大蒙特婁Bixi計畫的20%(蒙特婁單車租賃規模居北美之冠)、是法國巴黎Vélib計畫的5%。

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的單車租賃方案規模相對較小,主因在於缺乏政治與經濟意志,不願與汽車業作對,各大車廠歷經紓困危機後,遊說力量仍大;且美國郊區範圍不斷外擴,騎單車也顯得不切實際。表面上看來,美國都市化比例達82%,單車租賃理應能夠普及,但因為都會區幅員廣大,故民眾大多捨單車而就汽車,例如鳯凰城面積超過500平方英里,其中所有居民都劃入「都會區」之內。

儘管如此,單車租賃近年來在美國主要城市仍日漸受到歡迎,華府即為一例;科羅拉多州博德(Boulder)是個充滿田園風情的大學城,也是全美唯一單車通勤族超過10%的都市,但除此之外,華府足堪美國其他人口密集城市的典範。美國和平團志工凱利(Sam Kelly)將於八月前往納米比亞,他在兩個星期前首次嘗試華府的單車租賃制度,上星期他受訪時提到,「離我較近的兩個單車站令人驚喜,而且愈靠近市中心,單車租借站似乎愈多,整套系統似乎運作良好」。

這就是單車租賃制度的關鍵,民眾若基於個人因素或原則不願騎乘單車,通常難以改變心態,但還有許多人之所以未騎單車,可能是因為沒有單車,也可能是因為停放、維修和實用性等太過麻煩;但單車租借站能同時解決上述問題,使用者要停靠單車相當方便,且單車亦非個人擁有,故不需要在惡劣天候想著如何維護單車。

紐約市其實很有潛力,能打造出美國東岸最大規模的單車租賃方案,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與交通運輸產業關係複雜,自2009年都市規劃專家提出一套「詳細提案」,要購置上萬輛配備定位系統及安全裝置的單車,之後他便不時提到單車租賃制度一事。這項方案充滿財政創新精神,完全吸收單車毀損及維修的風險,且在都會區之中,也必然存在盜竊、惡意破壞及「藝術性破壞」等問題;紐約民眾若要利用單車租賃系統,可選擇以每週、每月、每年等模式入會,即可無限次使用單車,每次30分鐘,若超時則需付費。市政府認為初期投資非常值得,因為無論是人口密度或人口數,紐約都與美國其他城市不同。

其他城市則採取漸進式策略,波士頓初期租賃單車數不超過萬輛,但希望規劃出「熱門路線」,在專屬路線沿途設置單車站;舊金山儘管地勢崎嶇,單車租賃計畫終究會成功,因為當地民眾立場大多較為進步,願意嘗試任何有益環境的方案;華府的制度近來逐步擴大,也獲許多好評,未來前景看好。單車租賃制度在美國發展歷程仍短,但只要計畫內容詳細,民眾大多能夠接受,美國人雖然堅定維持獨立精神,也希望找到重新與周遭環境互動的方式;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民眾各自離群索居,如今也開始重拾社群精神,而單車計畫如此簡單,卻能達到一石二鳥的功效。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Eric Gilli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