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區的永續未來

美國芝加哥的天際線主宰密西根湖西南岸,市區知名建築密集程度在世上少見,例如裝飾藝術風格的期貨交易所、大都會懲誡所屋頂發亮的藍色金字塔等,而充滿現代主義的威利斯大廈(舊名希爾思大廈)自1974年完工以來,便成為美國最高建築物。

芝加哥市區面積僅1.6平方英里,觀光團不出幾小時即可繞完一圈,還有時間看得出神,但建築如此密集,也得付出環境代價,威利斯大廈本身的碳排放量驚人,上萬扇窗戶每天外洩能量相當於一輛休旅車。Adrian Smith和Gordon Gill兩位建築師已擬定計畫,希望能幫助市區綠化,同時保存歷史價值,並為當地生活與工作的民眾提升生活品質。

在現任市長主政下,芝加哥已推出多項方案,要讓城市邁向永續,「芝加哥中區去碳方案」目標最遠大,建議藉由大規模改建,讓市區在2030年達到碳中立目標。要減少碳排放量,最傳統的方式最簡單:翻修建築物以提升能源效能、更換舊窗戶與隔熱設備、改變使用習慣以減少廢棄物,但若想達到2030年的目標,這些措施只能讓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因此尚需更具創意的改建工程。

目前市區以辦公大樓為主,儘管偶有高級公寓,但整體居民人數很少,通勤交通壅塞大大增加當地碳足跡;辦公室能源用量也高於住家,住商混合將是邁向碳中立的一大步,但也需要人民改變對這個地區的觀感。

社區若要適合居住與步行,不僅需要住家及辦公室,還得設立店舖與公園,「去碳方案」並沒忘記這一點,可是社區真正的骨幹是學校,許多市區居民亦承認,成家後會離開芝加哥,希望進入郊區較好的學區;兩位建築師建議,為吸引民眾重回市區居住,應該成立新的明星學校。若家庭願意養兒育女,又擁有住商混合環境,這種社區就能讓芝加哥市區更為永續,而不只是提供長期投資誘因。

在20世紀初,芝加哥市政學學生研讀當地早期設計規劃的《華克手冊》(Wacker Manual),讓他們參與自己生活的環境;新明星學校的學生也該學習有關綠色城市的教科書,著重於城市重新設計及相關環境目標。許多芝加哥民眾對於地方和環境的歸屬感很強烈,市區公園及草原再生計畫即為範例,新學校將讓這些態度融入地方文化中。

綠地也是芝加哥市區復甦關鍵,兩位設計師長期設計各種綠建築,例如早期設計中,便在一棟日本摩天大高的樓頂窗戶外舖土種樹。「去碳方案」規劃一系列「空中公園」,做為教育、休憩及地方農業之用;綠屋頂搭配門羅街的地面綠色走廊,即可成為酷暑的緩衝區,且芝加哥預計至2030年會炎熱許多。

現任市府對「去碳方案」充滿熱情,也都願意努力執行,但市長已宣布不再爭取連任,讓計畫在明年二月選舉之前,充滿不確定的變數。過去幾年間,芝加哥因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吸引國際社會注意,許多人也在觀望,新政府是否會繼續朝這些目標邁進,若能蕭規曹隨,翻修後的芝加哥市區將是一項重點。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John P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