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身分:人民與城市

各位是城市嗎?這個問題不太常見,但你我都是城市的一部分,沒有居民、就沒有城市,城市身分取決於市民身分,反之亦然,都會環境反映居民需求與價值,若設想美國紐約、日本東京、荷蘭阿姆斯特丹三大城市,居民必然會說,自己的城市絕無僅有。這種現象在個人身上也相同,紐約人的身分必然與東京人或斯德哥爾摩人相異,人們選擇住在城市,並非為了資源或喧囂,而是打心底能夠認同。

人們因為認同而喜愛城市,而不只是出於便利或滿足需求,有些人常說,「我不是很喜歡那座城市,無法產生共鳴」,所謂「共鳴」意指各有不同的城市精神,若我們能真正認同,就可能一生定居於此,融為城市的一部分,儘管每個人看似只是小零件,卻也都共同建構城市身分。某些程度而言,城市和人一樣,一如每個細胞和水分子結合為人,建築物、個人、公園、湖泊結合為城市,人得花費許多時間和心力,才得以改變身分,城市亦復如是。

因此若不斷變遷,城市該如何維持身分不變?

隨著世界快速都市化,至2050年,全球超過三分之二人口將居住於城市,各種變化與創新自然改變你我生活,但一切亦有代價,許多城市不得不重新思考對世界的衝擊,尤其是使用能源及其他行為皆對環境有害,永續發展等各種解決方案都可能大大改變城市,也期望利多於弊。城市一直是氣候變遷論辯的核心議題,占全球能源用量與溫室氣體排放量75%,有鑑於此,各國政府陸續立法限制碳排放量,同時遵守國際共同目標,也投資高額經費於基礎建設,藉以刺激經濟成長,同時追求永續全球經濟,但對市民而言,這一切究竟有何意義?哪些方案值得期待?對我們喜愛的城市特質有何衝擊?

為留住個人與企業,城市必須維護安全,打擊或防治犯罪活動,或提供更安心的駕駛或步行街道,飛利浦在創新永續照明方面領先全球,照明若裝設不當,可能危害安全,且超過八成民眾認為,明亮白光比昏暗黃光更令人感到安全;照明若設計得宜,亦可創造財務利益。減少犯罪對社會及財政皆有助益,且投資改善照明一年後,即可回收2.5倍至10倍的報酬,城市若想更加永續,又不希望失去特色,創新照明即為其中一項解決方案,畢竟城市若照明充足,既令人喜愛,也適合居住,顯見照明會影響城市身分。

我曾造訪眾多城市,各地都必然得使用戶外照明,巴黎鐵塔、紐約時代廣場、倫敦大笨鐘等地標若無夜間照明,吸引力將大打折扣,這些地標也是城市品牌的一部分,人們看到這些地標時,特定感受與想法會與城市相連,與看到最喜愛汽水品牌的反應相同,整體而言,點亮地標、街道、城市都有助於城市品牌行銷與身分。

民眾與城市如何彼此形塑身分?照明如何打造城市品牌,同時提供經濟與環保利益?城市身分是否因都市化與全球化受威脅?重點是,對民眾有何意涵?


作者:Harry Verhaar(飛利浦永續部門主管)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Le Ye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