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上海,圖文紀錄

若中國都市共組成一頂皇冠,上海應是最璨爛耀眼的鑽石,人口超過2300萬,推動全球經濟霸權東移,每位居民也隨之起舞。在上海經濟快速成長的論述中,創意產業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一如世界各個全球或巨型城市,活潑的創意經濟若要擴張,必須建基於充滿活力的次文化環境中。本文試圖捕捉上海創意環境與都會空間,同時滿足窺探(東方主義)城市活力、複雜與速度的樂趣。

創意產業在上海家大業大,相關聚落超過50處,亦兼具建構城市的重要特質,其中又以M50最知名、最具話題性,充滿時髦的紐約蘇活區風格,將舊工業建築翻新為藝廊、展覽空間與高級辦公場所。

在「文化產業園區」入口處附近,總會見到標示牌,以這種品牌形象告知人們確已進入創意空間。

舊工業單位成為理想的展覽、辦公與藝廊空間…

上海市另一處指定創意空間則為「D1國際創意空間」,以媒體聚落為主,辦公環境以企業為主,而M50較具藝術、精品氣息。

內部裝潢以光滑玻璃及不鏽鋼為主,或許是仿效美國曼哈頓的廣告公司設計。

田子坊為另一座創意聚落,散布於上海市法租界區泰康路的小巷內。

在擁擠但吸引人的巷道兩側,多是規模極小的零售店家,或是手工藝店,或是禮品店,或是裱框店,雖然頗具觀光景點特質,但卻不會因此出現官方認證的色彩。

新天地是另一個政府指定創意聚落,正在準備舉行上海時裝週,這項大型活動促進合作活動與創新經濟,城市若要在全球創意舞台上站穩腳步,此類活動不可或缺,這個區域經過仔細美化工程,掩飾週遭區域的高壓特質,大量連鎖店面也只強化與眾隔絕的氛圍。

在上述案例裡,雖然文化各異,但在制度上都類似於文化區塊發展形式,類別也相當典型,包括媒體數位聚落、工廠轉型藝廊空間、零售為主的精品區。

我們已經看夠正式、官方創意(甚至有時顯得內容貧瘠),也知道如何運作(或為何無法運作),但在正式之外,還有龐大、非正式、次文化、顛覆都會的創意形式。

M50位於莫干山路,是我在本次旅行裡,唯一看過街頭異物出現的街道,若走進塗鴉巷,街頭藝術更加顯著…

在市區其他區域裡,塗鴉與街頭藝術仍然存在,但並未隨處可見。

因為不懂中文,我不明白牆上字句的意義,但中文字形貌的美感能將任何詞語變成藝術。

上海的非正式與正式交相混雜,街道上的有限度混亂不時滲入週遭環境,若要遊覽各地,必須運用各種感官,也會因此看出亂中有序。

有時創意源於求生直覺…

也可能出現怪異用途…

城市裡也出現愈來愈多折衷,城市日漸趨近於電影《銀翼殺手》描繪的氛圍,這當然亦非上海或東亞獨有現象,但透過亞洲語彙,出現更多精細的超現實感,或許是好萊塢電影裡強烈東方主義遺留的影響…

火車站前高掛數位看板,提供所需交通資訊,不過許多時候則是廣告高掛,以巨大螢幕吸引眾人目光。

無論身處在市區何處,都距離浦東高聳的鋼骨與玻璃帷幕大樓不遠。

這些高樓大廈無論位於城市何處都能見到,時時提醒眾人關於上海的誇大特質,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在此混合,傳統、現代、保存、進步、正式、非正式、敏捷、沈重在此共聚一地,形成特殊都市生活的熔爐。


Oli Mould為倫敦大學人類地理學講師,熱衷於累積與抗拒資本主義的城市創意作為,部落格為taCity.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