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元小巴順應市場需求

每當朋友前來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我都很快會提及無數看似不起眼的福特小貨車,不斷穿梭於Flatbush與Vanderbilt大道,我會指著一輛剛開走的貨車說,「那些就是一元小巴,我還沒搭過,但這些小巴隨處可見,我也不知詳細路線與營運方式」。由於郊區神經質性格使然,對於高聲按喇叭攬客的小巴,我始終都未曾舉手招停,尚未鼓起勇氣嘗試,不過布魯克林許多長期居民深受公共大眾運輸投資不足所苦,小巴服務對他們顯然十分重要。

一元小巴其實並不神秘,馬可尼莉(Lisa Margonelli)去年即曾在《大西洋月刊》部落格介紹此事,《紐約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亦曾轉載小巴系統網站連結,何況無數民眾因為住家附近大眾運輸工具不足,每天都搭乘一元小巴(其實票價為兩美元)。小巴大多無營運執照,換言之,乘客每日通勤時,都得承擔交通風險,且各位若曾目睹14人座小貨在住宅區車潮裡橫衝直撞,就明白風險其實不少。一元小巴服務效率極佳,尤其在布魯克林部分遭市府忽視的區域裡,更是遠勝官方公車,馬可尼莉引述的一份研究指出,「有些地區平均每小時有四班官方公車,但小巴高達45輛至60輛」。

在大眾運輸方面,紐約外圍部分地區顯然很糟,市政廳短期之內也很難改善現況,因為財政預算不斷傾向撙節與緊縮,節省開支固然沒錯,但依據搭乘量計算值而減站或停駛路線,卻未優先改善內部管控或行政效率,我認為已模糊焦點,甚而是占經濟弱勢群眾的便宜。

人們若認為小巴再次證明市場機制自動改善現況,由精明企業家填補政府供應不足的缺口,事實或許沒那麼單純,市政府曾在停駛B71號公車後,試圖於2010年在原路線設置小巴服務,卻從未正式上路,但也不令人意外,畢竟原本公車乘客數就很少。政府應同時考量官方與非官方市場(應該只限公車項目,私營地鐵雖然聽來很酷,但可能性太低),因為在兩者之間,還有不少未獲滿足的需求及群眾。

我的心裡立刻想到一種構想,市政府應負責尋找最弱勢的都會區居民,協助他們有機會往返經濟最繁榮的區域,既然公車系統最容易改變,就該重新調整路線與班次,以符合官方利他與照顧市民的精神。(有些民眾勢必會不滿公車經過社區聲響太大,例如B65每隔20分鐘都準時經過我的臥室外)

某些路線雖然已有公營巴士,但對企業家依然商機龐大,我個人認為,這些業者不該因為填補行政缺陷而遭懲處;有些人必然會質疑「開放界線何在?未來難道連住宅政策都要外包嗎?」,可是與其放縱小巴恣意發展,不如落實適當管理。

在現今氛圍之下,政府刪減預算開銷時,常先拿都會基礎建設開刀,這正是紐約所面對的現實,布魯克林區的一元小巴只是填補無人聞問的市場缺口,對於市場找到解決施政缺失的方法,保守派人士應樂觀其成;一元小巴雖然違法,自由派也應樂見,低收入社區至少能獲得更多交通轉運機會。


照片來源:The Eyes of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