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能否參考香港經驗

香港目前能成為亞太地區自由市場貿易基地,得歸功於前殖民者英國,在20世紀多數時間內,這座資本主義燈塔都遭到共產主義環伺,但香港因為地位特殊,反而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對話中心。

在西方經濟與鄧小平領政的中國之間,香港是最佳緩衝區,西方逐漸瞭解共產主義政權運作方式,中國則學會如何向自由市場開放國內經濟,簡而言之,香港在調停兩大經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儘管香港今日為中國統治下的特別經濟區,仍是東西方關係重要使者,促進文化、經濟與政治認知。

香港或許推動不同體系、意識型態與文化的對話,但這種特質放眼全球並非絕無僅有,過去十年間,其他地點也曾出現類似問題,可是脈絡大不相同。

杜拜

人人都聽過杜拜,也許是因為全球最高的哈里發塔,也可能是因為美學特殊的人工群島,這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城市原本是個欠缺生氣的漁業城鎮,過去幾十年間搖身一變,成為連結全球的中東重鎮,在區域內獨樹一格。

杜拜成功背後因素眾多,例如地處中東戰略位置、石油產業收益極高、基礎建設投資具有智慧、外來企業稅賦減免等,故成為國際成功經典案例,不過最大潛力或許並非來自石油產業或依賴外國企業,而是源於北方不過幾英里遠之處。

伊朗

伊朗在中東處境相當突兀,身為區域強權,經濟發展多元,擁有大批技術人力,位於印度、俄羅斯、土耳其等經濟大國之間,文化遺產相當豐富,波斯文明在世界歷史占有重要地位,但因為伊朗與西方關係不睦,國家相對受限,經濟也深受國際制裁所傷,經濟制度也過度集權中央。在種種缺陷之下,伊朗發展仍相當優越,在科技與文化等方面表現出人意表。

這些元素都吸引區域內許多民眾前來,寄望未來局勢能改善,雖然短期內制裁不太可能取消,但正如中國在一九七零年代的情況,許多人期盼目前民營化改革與國營事業地方分權後,長期會帶動正面發展,避免伊朗發生人才枯竭危機,可是這些發展該如何測試與觀察?

荷姆茲海峽

荷姆茲海峽寬度僅21英里,是航運業重要路線,將大量石油運送至世界各處,當地也劍拔弩張,伊朗與西方隨時可能在此爆發國際衝突,不過若稍微深究區域局勢,20世紀後半曾發生在香港及廣東省之間的經驗,也可能在杜拜、荷姆茲海峽、伊朗出現。

相較於伊朗由國家領導經濟發展,杜拜的全球城市地位明顯具有優勢,為海峽兩岸大小企業開創對話機會,約40萬伊朗民眾在杜拜生活與工作,杜拜不少大型開發計畫幕後資金亦來自伊朗,顯然伊朗人不僅願意與外界經商,更具備所需的經濟能力。

此外,杜拜經濟亦可因伊朗地點相近而獲益,與香港和中國的情況相似,海峽地區很適合大型產業發展,吸引兩岸勞工前來,並降低經濟對石油業的依存度,鐵公路、人力資源、大片土地等基礎建設都值得嘗試,簡而言之,經濟、文化與社會成功合作的一切條件在此都一應俱全。

現實環境

隨著投資、發展與就業機會蓬勃興盛,將創造巨大改變效應,現有基礎建設將會改善,海峽週遭城市將更加茁壯,如此將有助於區域發展更有活力、更多元、更熱鬧,且充分與全球經濟整合,產生類似香港與廣州在珠江三角洲的連動效應。

然而這群城市卻身處在世界上局勢最動盪的區域,若要促進文化交流、經濟發展及合作,勢必得先克服今日面對的阻礙。

改變機會並不只握在大企業、政治人物、國際關係手中,許多民眾追求改變,更可仿效「阿拉伯之春」運動精神,這些年輕的專業人士具備國際經驗,再加上當地社區願意成長、做決定,就能擺脫上述限制。


照片來源:paveldobrovsky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