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營業稅為何合理

追求進步的政府官員如今面臨創意瓶頸,他們並非毫無想像力,也並非新瓶裝舊酒,只在舊概念裡增加社群媒體策略,而是人們期望每項政策都必須顛覆過去、展現新意,並以過往無法取得的資料為基礎,再藉由專業方式與行銷手法落實,故民眾不願再接受單純的政策,導致問題縱然再迫切,也很難起步。

運輸政策過去十年影響力頗大,或許最能反映出這種創意困境,美國道路多數時候以車輛為王,但政府官員若試圖在行人與汽車之間求取平衡,都明白設計愈簡單,其實成效愈佳。

從1993年至今,美國聯邦汽油消費稅都維持每加侖0.184美元,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過去20年來,相同金額的消費能力已萎縮38%,因為稅率停滯不前,以此做為主要經費來源的「高速公路信託基金」因此軟弱無力,導致州際公路顛簸難平,各地橋樑殘破不堪。多數人只要具備理智,都認為這筆基金理應經費充裕,可是對於財源卻意見分歧。

有些人因此將腦筋動到「行車哩程費」的頭上,打算依據車行距離長度課稅。

維吉尼亞州州長Bob McDonnell先前提議取消州內燃料稅,改為提高營業稅,等於斷絕基礎建設經費,這種開發財源的想法非常瘋狂,不僅退步,在形式上等於減輕開車與相關費用負擔。相較於此,「行車哩程費」雖然沒那麼愚蠢,但在政治、財政與組織上卻同樣瘋狂,或許在歐洲大陸,這樣制度在商業上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可是除非政府大幅改變收集民眾行車紀錄的方式,否則這「行車哩程費」提案勢必胎死腹中。

不過現況必須改變,提高燃料效能後,每加侖汽油行車距離更長,對民眾是種福音,對依據每加侖收費維持運作的「高速公路信託基金」卻是惡耗,這也是過去數十年間,能源成本緩慢變遷的趨勢,因為改善效能,使用者付費概念誤差愈來愈大,再加上通貨膨脹影響,交通運輸相關的財政赤字自然惡化至今日境地。

解決方案其實相當簡單,但直至上個月,即將卸任的「美國州立高速公路及運輸官員協會」執行長演講時,這項概念才引起眾人注意:汽油營業稅,乍看之下,此舉看似沒有必要,依加侖數或總金額課稅沒什麼差別,但改變計算單位後,或許既可拯救「高速公路信託基金」,又不會影響其他制度,例如:

2013年出廠的豐田Prius油箱容量11.9加侖,位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我家公寓附近的Hess加油站裡,一般無鉛汽油每加侖3.85美元,亦即油箱完全加滿得花48.82美元,其中聯邦政府能分到2.19美元;假設不以每加侖計價,將汽油視為一般商品,採用紐約市8.875%的營業稅率,則聯邦政府可得4.34美元,等於每次加油得多付2美元(但如果駕駛2013年出廠的Prius,怎麼會在乎2美元呢?),而「高速公路信託基金」的經費將提高一倍。如此一來,不需建置新課稅設施,不需爭辯隱私權範圍,只會激怒無論如何始終不想繳稅的民眾。

若採行汽油營業稅制,當然可能會產生問題,例如油價波動的潛在影響,例如2008年第四季與2009年第一季時,每加侖油價跌至1.82美元,這種情況顯然為失常,2005年至今平均油價為每加侖2.86美元,而兩年期平均值為3.52美元(皆為官方數據),並未顯示油價呈下滑趨勢,更何況全球石油終將逐漸枯竭,故價格終將不斷攀升。美國各級政府時常得面對營收赤字,無論下任運輸部長人選為何,肯定寧願保留通膨緩衝區,也不想處理油價暴跌。

在眾家與交通運輸議題有關的部落格裡,未來仍將繼續討論「行車哩程費」,因為其中兼具新意與科技,然而許多官員為了追求趨勢而放棄務實,又將新鮮誤當成創新。總而言之,「高速公路信託基金」只需要更多經費維持運作,若只聚焦於「行車哩程費」制度,等於忽略早已存在的解決方案。


Theodore Brown為運輸顧問,現居美國紐約布魯克林。

照片來源:futureatl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