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構成的臨時空間

城市臨時性計畫面臨的一大問題,在於如何找到適當的舉辦空間,大興土木不僅複雜,對為期短暫的專案可能也不符合經濟效益,不過為解決這項問題,世界各地城市不少專案都利用現有素材及結構,例如尺寸一致又容易移動的貨櫃。

《城事》葡萄牙文版先前曾介紹,位於紐西蘭基督城的案例,當地於2011年發生強震,造成不少建築及財務損失,事後民眾利用貨櫃打造臨時性購物中心,直到永久性建物完成取而代之,但這座建物已成為當地社會因應天災的象徵,共投資350萬美元興建,工期只有短短四個月,就在2011年9月開幕。

這當然不是貨櫃建築首例,墨西哥與英格蘭也已出現類似專案,如購物商場、旅館、住家等,至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轉播站也採用相同手法,負責規劃轉播站的Urban Space Management公司經驗豐富,過往經手的案例包括咖啡館、臨時媒體中心、學校、公園、複合辦公區等,客戶則包括企業與政府,協助他們運用價格平實的貨櫃,振興城市裡日漸沒落的區域。

雖然原始外貌單調,但貨櫃建物絕不只適合臨時性都會計畫,也可以做為南極洲的科學站,不過在都市環境內應用這項概念,當然更簡單、更迅速、更平價,只要出現臨時性空間需求,貨櫃就可能做為解決之道,且從現有建物的品質可見,貨櫃確實很適合。


Photo: Urban Spac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