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單車系統能否損益兩平?

法國一直是交通工具創新者,在六零年代發明現代時尚汽車,高速鐵路TGV和空中巴士噴射機也先後在此地誕生,因此公用單車系統以法國為起點,似乎也不令人意外。

40年前,法國城市拉羅榭(La Rochelle)創造全球第一套成功的公用單車系統「Vélos Jaunes」(黃色單車),原本為免費使用;30年後,法國城市里昂(Lyon)於2004年創造全球第一套大型公用單車方案,使用次世代、電腦化的單車架及會員卡。

如今全球超過500座城市設置公用單車系統,大多在使用率與普及率方面都相當成功,許多人也習以為常。

美國紐約市的Citibike系統今年才推出,幾個月內便累積近十萬會員,但全球多數公用單車系統無論使用人數高低,都面臨財務無法獨立運作的窘境,令許多市政單位很頭疼,但這套系統是否該收支平衡?有可能嗎?

有些人指出,世界上各種大眾運輸系統幾乎都無法光靠車票收入打平開銷,也都得仰賴政府補助,例如紐約市運輸系統車票所得僅占開銷一半以下。

公用單車系統對社會、健康、環境的益處已毋需贅述,對大眾也有利,既然這些單車和人行道或公園一樣,均已融入都市風景之中,我們為何不能以相同的寬容標準,看待這項公共財?

答案或許包括政府債務增加、新自由主義、集產主義理想沒落等,或許都沒錯,也許人們還沒打算將單車真正視為交通工具,只覺得是種休閒活動,故不太可能對城市經濟有所貢獻。

無論答案為何,世界各地城市都努力想讓公共單車轉虧為盈,希望不會成為市政財務另一項負擔。

若收支平衡或獲利為目標,巴黎早已領先世界,Vélib系統於2007年成立,現為全球第二大公用單車系統(僅次於中國),單車總量超過1.6萬輛,共有1200個租借站。

除了使用率很高,第一年便超過2000萬次,也是少數能為市政府創造收入的公用單車系統,平均每年達3000萬美元。

反觀西班牙巴塞隆納的Bicing系統,同樣在2007年創立,但每年虧損1200萬歐元左右,倫敦的公用單車系統在2012年虧損2100萬美元,未來兩年預估開銷仍將高於贊助金額五倍。紐約的民營Citibike系統也仍需要數千萬美元投資,加拿大蒙特婁的Bixi系統模式雖然成功推向全球二十多座城市,包括多倫多、紐約、墨爾本、倫敦、華盛頓等,卻已宣告破產,還在等待重生機會,世界各地也不乏失敗案例。

Vélib究竟為何成功?

原因或許是背後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思維,同時發揮創意,市政府委託JCDecaux廣告公司,負責建立與營運系統十年,代價則是全市半數(約800座)廣告看板獨家使用權。

在這項協議中,JCDecaux支付所有興建成本,而市政府坐享每年共2000萬歐元收入,包括300萬歐元會員年費在內,目前為止JCDecaux均未退出,更推行這套模式至世界其他城市(雖然規模不及Vélib),故他們應該也能從這項方案中獲利。

相較於有些公用單車系統僅開放居民使用,Vélib充分利用廣大遊客市場,巴黎每年觀光客人次高達4400萬,也有助於系統成功。

但Vélib也面臨障礙,據估計,第一批單車約八成都遭到破壞或竊走,許多單車甚至被扔進塞納河,或運往國外,市政府最近同意支付每年400萬歐元,更換及維修故障單車,因此減少獲利,學者認為破壞情況如此嚴重與社會不平等有關,年輕人將公共單車視為中產階級象徵,因此藉由破壞發洩怒氣。

JCDecaux也積極降低營運成本,巴塞隆納地勢高低落差大,Bicing系統位於高處的租借站常無車可借,故營運單位得派出卡車搬移單車,Vélib系統則以免費使用時數做為誘因,鼓勵民眾在地勢較高的Montmartre地區歸還單車。

市政府也善用Vélib的品牌形象,在網站上販售各式商品,包括咖啡杯、手機殼、雨傘、購物袋等,都印有銀灰色的單車標誌。

Vélib會員年費也刻意降低,甚至遠低於世界其他城市,成人每年僅需29歐元,而倫敦為90英鎊、多倫多為100美元、紐約為95美元、巴塞隆納為48歐元,此外,不少城市為了支付單車遷移、維修、汰換、系統更新費用,都打算調高年費。觀光客使用Vélib單車的費用也很平價,單日費率僅1.7歐元,單週僅8歐元。

低費率或許造就高使用率與普及率,但營收高低則顯然來自創新的公私夥伴關係。

市政府若自行租售廣告空間,再拿收益經營Vélib,是否能創造更多收入,我們無法確知,但目前協議顯然已創造三方皆贏的局面,私人企業樂於參與,巴黎市政府擁有更多經費,居民也能利用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同時享受更好的生活型態與空氣品質。

其他城市若仰賴使用費創造獲利,是否就註定失敗?況且目前尚未任何案例可證明,若是提高費率,是否即可達到損益兩平。

Vélib經驗又是否值得效法?目前看似可供參考,JCDecaux在各項決策上未浪費一分錢,也已默默成為許多虧損計畫力圖扭轉局面的夥伴,該公司目前在全球26座城市內經營公共單車系統,包括法國、奧地利、西班牙、日本、愛爾蘭、澳洲等地。

從資料看來,JCDecaux只願簽署符合自身利益的協議,該公司最近與芬蘭赫爾辛基市政府協商,但最後因為廣告看板數不夠,不足以達到獲利標準,故最終協議破局,當地的公共單車系統於2010年宣告破產後,便已停擺至今。

難道若想擁有公共單車系統,就非得忍受城市裡廣告看板林立,導致汽車廣告勾起人性消費欲望,抵銷單車往來創造的環境利益嗎?

我們當然可以開發更符合環保進步思維的財源,例如提高汽車過路費,或增加市中心停車費率,因為看來多數城市也都希望公共單車能夠上路。


Pierre Herman為教師、作家、倫敦國王學院永續城市碩士生,更多個人文章請見此

照片來源:(均為創用CC授權)騎Velib單車的男子:Jean-Francois Gornet,街頭Velib租借站:LW Yang,紐約Citbike:Robyn Le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