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心街道,從停車格開始

本月我曾花費一天時間,與Stiftung Freizeit組織成員Innes及Ruben合作,改造德國柏林的停車格,建立屬於民眾的空間(也曾在《城事》轉載部分照片),我們相信街道與公共空間應屬於全民,並回應孩童、高齡者、殘障者、行人與單車騎士的需求。

這項計畫靈感來自PARK(ing) DayRebar自2005年起創立這項活動,以喚起大眾重視美國舊金山市區欠缺綠色空間,將路面停車場改造為「人民公園」,設置臨時草皮、座椅與遮陽區域,藉由支付停車費「租借」公共空間。此後各國運用創意推行PARK(ing) Day概念,也刺激許多人的想像力,這項活動於2008年在50座城市逾200處地點舉行,包括紐約、倫敦、洛杉磯等,幾個星期前也出現在柏林。

我們的活動名叫Labplatz,隸屬於BMW古根漢實驗室,試圖鼓勵民眾瞭解都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重新思考你我想要運用街道的方式,並促進大眾討論如何讓城市及都會空間更適合人民。

當天中午,附近街道仍由汽車主宰,不過自下午兩點起,我們即擁有冰雕、烹飪教室、大型桌上遊戲、大型四子棋、鬆餅製作、單車工作坊、舞池、一公尺大住家、游泳池、野餐場地等。我們也與柏林超級巨星哈奇邦(Joe Hatchiban)合作,他將行動音響糸統放在運貨單車上,穿梭於當地街道中,尋找有趣的地點和民眾,一起舉辦行動KTV派對。到了下午三點,人們都很享受道路空間,孩童四處玩耍,鄰居也在路上閒聊。

當晚回到實驗室後,拜利(Ben Hamilton-Baillie)論及街道設計與創造空間,以新策略處理交通、車速、安全與禮貌,他提問,「未來城市街道可能貌似溜冰場嗎?」,溜冰場雖然可能危險,例如人們相互碰撞、個人速度差異、突然停下腳步,也可能像我一樣緊抓邊欄,結果造成壅塞回堵,但專家與初學者能夠彼此互動,享受美好又安全的時光。

這套溜冰場策略,能應用在街道與交通上嗎?

多年來,規劃師、設計師與工程師都相信,分隔是處理交通唯一之道:地下道、高架橋、繞道,在許多城市裡,公共空間僅止於道路與人行道分隔處,行人得按鈕請求獲得過街許可;有時阻礙更大,人車之間有安全護欄區隔,若刻意設計還不夠,過往行人安全宣導活動甚至使用「一步錯,就升天」為口號,怎麼會令人安心?

若要創造安全街道,並為人打造城市,就得採取新策略,需要大膽無畏的政治人物真正推行變革,例如紐約運輸處長Janette Saidk-Khan、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Enrique Peñalosa,不能再藉由告示袒護不良都市設計或交通疏導方案。光靠交通模式並不足夠,得進一步瞭解人類行為,不只是預測車流量,更要因應個別情況、地點與人員。街道必須更有彈性,依據尖峰時段、離峰時段、季節變化調整用途,在柏林所見亦逐漸推展至世界各個城市。

關於個人更多在BMW古根漢實驗室的觀察結果與建議,請見cyclingrachelsmith.com網站,或點閱以下的Labplatz活動影片。

Previou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