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人民讓車輛通行

過去十年間,印度為了清拆貧民窟,德里逾百萬居民被迫搬遷,Bela Bhatia與Jean Drèze兩位作者不禁想問,「政府是否找錯了對象?

德里是印度第三大城,貧民窟僅占面積的1%,汽車則在市區內隨處可見,印度路上的車輛數目多得驚人,「科學與環境中心」指出,每天德里街頭平均新增上千輛新車,難怪新德里勞工通勤都很痛苦,要停車更是難上加難。

汽車增加也讓環境負擔加重,數百萬輛車每天困在路上,不斷排放廢氣,市區多數空氣污染都來自於此,ECA International組織亦將新德里列為全球空氣品質最惡劣之處,嚴重威脅大眾健康。

儘管負面影響眾多,印度政府仍鼓勵開車,要求建築物設有大量停車位,縱容民眾違規停車堵塞交通與人行道,不斷舖設新路,卻忽略大眾運輸或徒步設施,簡而言之,印度與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都將汽車與停車視為公共財。

Bela Bhatia與Jean Drèze指出,反觀貧民窟在政府眼中卻是個麻煩,會「玷污都會環境」,政府決定清拆貧民窟,無視於這些建築發揮的經濟功能,為無數勞工提供相對安穩的住處,因為他們無力負擔傳統住家或長途通勤費用,房地產市場顯然忽略這些弱勢族群。

兩人提到,貧民被迫搬遷後,得進入市場尋找住宅,但汽車駕駛面對交通紊亂,卻未尋求市場機制解決,反而要求政府增加各項設施,例如在市中心提供免費停車位,以已開發國家為例,此舉只會造成更多壅塞、更多污染、更多壓力。

德里必須大幅改變處理都市交通議題的策略,再去重整市區,若能透過更有智慧的政策,將提供停車服務的責任轉移至民間,停車的真正成本才會浮現,至於各項解決方案孰優孰劣,我建議各位前往Paul Barter教授的部落格繼續討論。

各位有何看法?大量汽車真的是印度經濟成長要素?或其實車輛占據過多公共空間?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lhar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