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公車捷運與政治角力

公車道是運輸界熱門話題,「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院」(ITDP)近期發表研究指出,相較於需鐵路的大眾運輸工具,公車捷運系統具備諸多優點,包括降低興建成本、籌備時間較短等,因為公車捷運可達到火車系統的重要功能,但不必購置昂貴車輛,轉乘也比較方便。研究中得到的另一結論在於,公車捷運路線較能刺激經濟活動,這項優點也因此吸引主流媒體報導,如Wired、Forbes等雜誌。

美國對公車捷運系統較為陌生,但拉丁美洲卻已發展數十年,巴西庫里提巴於一九七零年代便完成第一條現代公車捷運系統,後來哥倫比亞波哥大起而效尤,吸引眾多乘客;今日兩國不少城市都設有類似系統,墨西哥與智利也正急起直追。brtdata.org網站資料指出,拉美各國目前公車捷運系統總長1409公里,每日服務人次超過1800萬,引領全球風潮。

在拉美公車捷運系統發展史裡,阿根廷很晚才加入,但是進度飛快,首都布里諾斯艾利斯已在重要幹道上推行,這些路線雖然與真正的公車捷運仍有落差,但已掌握概念精髓,包括公車專用道、附頂篷車站、詳細地圖等。由於當地公車路線錯綜複雜,不少公車只有部分路段使用專用道,之後便繞行他處,雖然完全使用專用道的路線不多,可是對乘客而言,確實變得方便許多。

布宜諾斯艾利斯設置第一條公車捷運路線時,穿越西北部與西部市區,連結觀光區Palermo與勞動階級為主的Liniers,雙向各有一條專用道;最近市府亦推出指標性的「七月九日路線」,各位若見過當地明信片,應該見過環繞市中心地標的七月九日大道,雖然看來氣勢恢宏,但日常使用卻相當不便,一如Plataforma Urbana網站成員Daniela Jaime所言,人們對七月九日大道的感受相當難以言喻。

公車捷運系統改變了七月九日大道的面貌,將其中四條車道改為公車專用道,附近街道數十年條公車路線均改道至此,改善車流速度,由於公車眾多,這條路線規劃時就像個巨大車站,大約每兩個街區就有一站,兩站之間也有其他公車路線連接。雖然這條路線幾乎與地鐵C號線完全重疊,但確實發揮提高車速的作用,讓公車更快離開市中心,開往郊區。

雖然公車捷運系統優點不少,但仍無法完全取代都會火車或地鐵的功能,The Transport Politic網站的Yonah Freemark指出,四線道公車捷運系統若要達到火車的載運量,班次間距必須非常密集,幾乎每十秒就得有一班車;且公車的能源效能也不如火車,火車如今能輕鬆達到電氣化目標,公車大多數仍仰賴化石燃料。布里諾斯艾利斯的公車捷運雖然優點不少,建置過程也非一帆風順,環保團體在施工期間抱怨路線北端老樹遭到破壞,批評者也抨擊工程最終超支3500萬美元。以設計角度而言,規劃工程並未善用既有的地鐵建設,並未改善既有地鐵出入口,導致公車直接經過四座重要地鐵站。

除了上述因素,這套公車捷運系統尚有一項重要政治因素,無法輕易忽視,這項建設源於市長馬克里(Mauricio Macri),他是總統庫奇納(Cristina Kirchner)的主要政敵,多年前,中央政府做出極具爭議性的舉動,決定在一棟23層樓高的公務大樓外,陳列執政黨過去重要領袖裴隆(Eva Peron)肖像,聳立在七月九日大道旁。就此而言,馬克里大幅改造七月九日大道,也等於是象徵反擊,不少首都居民基於反對庫奇納和裴隆,大為讚揚馬克里的決定。

但除了政黨嫌隙之外,這套公車捷運系統更是地方政治人物美夢成真,地鐵工程極難推動,而且若真的動工,也得花費好幾十年,公車捷運系統造價較便宜,啟用所需時間也較短,故地方領袖在單一任期內,也可能完成規劃、施工與正式揭幕,還有充裕時間可坐收政治利益。馬克西正是採用這種策略,以公車捷運系統為基礎,拍攝一系列綠色城市宣傳影片,也做為十月底選舉的政黨宣傳工具。公車捷運系統有時當然是最佳大眾運輸選項,但因為可迅速謀取政治利益,恐怕會導致鐵路方案遭到政治力排擠。

馬克西政府的最新提案即為範例,由於七月九日大道路線極為成功,馬克西本月初宣布,將增建四條公車捷運路線,有些相當合理,例如中運量的聖馬汀大道路線,雖然需要改善大眾運輸,但興建鐵路並不划算;可是另一條路線卻沿著高速公路設置,且與現有地鐵路線的五個街區完全重疊,雖然對於行經高速公路的長途巴士或許稍有幫助,但卻無法改善地方公車車流,故實質作用並不大,可是卻很符合政治考量,馬克西可趁機鞏固選票基礎,讓選民留下城市正在進步的虛幻印象。

若要建立既有效率又永續的轉運系統,公車捷運系統肯定將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並不代表能徹底取代傳統大眾運輸工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驗中,公車道確實發揮不少正面效果,但也突顯出大眾對此交通工具的支持態度,可能遭到政治領袖濫用。世界各地城市在發展永續運輸體系的過程中,若希望在各種交通模式之間求取平衡,也應以阿根廷的經驗做為借鏡。


Drew Reed為網路媒體製作人兼社區運動份子,專精於永續運輸,現居阿根廷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