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創意階級與城市

過去十年間,德國漢堡成為都會政策與創意城市論辯焦點,包括提出「創意階級」概念的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在內,有些專家甚至主張,漢堡可成為社會永續創意城市的新典範。

漢堡為佛羅里達的創意階級概念範例,市政府具備創新精神,強調佛羅里達重視的「3T」(科技、包容、人才),發展為都市成長政策,藉以吸引全球人才,並擴張當地創意環境,亦即日常生活與接觸的實體、社會與文化環境,市政府基於這些創意階級核心論述,認為創意政策將有助提升漢堡在國內的競爭優勢。

漢堡一向為工業中心,並非傳統大學城,其實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潛力尚未發揮,可拓展根基原已穩固的媒體與物流市場,且為吸引知識勞工前來,漢堡也很重視因為當地創意與藝術自主發展,而形成的城市品牌價值,這些創意地區不僅擦亮「漢堡」這個品牌,亦為官方「人才城市」與「成長城市」策略開放政策的主軸。

在市政府眼中,「開放」是由文化帶頭的經濟成長工具,透過「彈性與當代的規劃原則」,希望啟動創意環境的擴增潛力。

雖然是藉由彈性與臨時的概念,支持創意產業,但這些原則主要是為吸引外來開發商長期進駐特定地點,而非為照顧增添地方特色的藝術家與文化製造者。

由於創意是種未經規劃的非正式現象,也不是種菁英文化,而是社區內每位民眾的資產,要如何透過事先規劃及架構的政策原則,打造出創意環境,其效益令人質疑。

在文化領頭的成長策略下,許多藝術家與創意人士自覺淪為發展政策工具,故共同發表「別以我為名」的宣言,反對「漢堡品牌」,不願參與創意城市形象的同時,卻得遭到驅離。

社運人士當然必須捍衛自己在市中心的生存權與自立機會,例如文化與社會再製的合理空間,而非仰賴不符合特定需求的浮誇規劃原則,甚至抹煞實驗與開放空間。

在漢堡傳統街區Gängeviertel(上圖)再開發提案中,藝術家領導的社會運動達到高峰,此後藝術家積極介入,在市政府與社運人士之間調停,漢堡官方最終向投資人購回Gängeviertel街區,並與文化製造者及藝術家合作,重新評估發展方針,該地目前由居民合作社經營,並依循獨立發展方針,目標包括:

一、維持開放,容許未經規範的機會與創新。
二、維持各方利害關係人透明與均衡
三、評估創意城市理想長期是否務實一。

漢堡近期兩項都市計畫「Hamburg HafenCity」與「IBA Hamburg」中,均遵循社會運動傳統,希望創造社會與經濟永續結構,兩項計畫參考仕紳化與創意階級意識型態的學習經驗,評估各種社會、社會與經濟資本的散佈模型風險,例如透過謹慎規劃的社會工程。不過外界亦質疑,這些計畫是否可能造成「新建仕紳化」現象,有些社運份子批評,這些地點的菁英建築勢必會吸引高收入居民,對於平價住宅與合作社長期是否永續,亦成為一大隱憂。

不過漢堡今日很適合以創意階級政策為基礎,做為未來進步的動力,讓直接受影響的人士參與論辯,上述兩項計畫亦為政策範例,對漢堡永續成長充滿創意與遠見,亦未必完全依循佛羅里達不甚明確的創意階級概念。


Silvie Jacobi為藝術家兼文化策略學者,於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攻讀都市地理與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