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城市的現實與迷思

世界各地區域與國家通常內含某些元素,會與社會心理狀態深刻相連,有些城市也與單一符號、元素、事件或結構密不可分,例如普瓦捷(Poitiers)是穆斯林在八世紀時駐足之處,而非法國中部的現代城市;里約熱內盧是森巴舞、嘉年華與慶典之處,而非犯罪猖獗、社會問題複雜的城市。

但是部分地區的文化、地理與社會特質卻不為外界所知,伊朗即為一例,二次世界大戰後,伊朗原本對世界開放,但在1979年革命後,卻再度關閉大門,隱匿在神秘之中,此後一直是西方世界眼中的謎,今日外界難以想像伊朗國內各個城市,更難找到能與最大城市德黑蘭共鳴之處,對西方世界而言,伊朗仍是伊斯蘭教、神秘與革命之國。

可是德黑蘭絕不僅止如此,人類落腳於此逾2000年,發展出無數想像、文學、科學,亦有許多偉大文明來去,從大流士時代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到伊斯法罕地區巨大的伊瑪目廣場,都曾是世上相當偉大的城市,伊朗許多城市坐擁諸多資產,足以令不少城市在文化及歷史方面相形失色,人民在此居住無數世紀,仍不斷重新打造、重新想像、重新定義這座故鄉。此事並不簡單,因為伊朗城市幾乎是人類居住史最悠久的地區,光是至今尚未崩壞,便已是一大成就,對於地方社區、身分及居民與都會環境的關係都很重要。

現代伊朗城市揉合新舊與遺忘的記憶,現代發展與歷史交錯,因應環境災害,亦積極影響社區與城市的未來,一位伊朗都會設計師指出:

「波斯城市並非靜態場所,總是在變動,必須總是在變動,變動並非必要,但過去2000年來均如此」。

《城事》很榮幸擔任「伊朗都會變革」會議的媒體夥伴,這項會議首次聚集西方世界裡有關伊朗建築環境的實務人士、學者及專家,活動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英國倫敦舉行,討論中東地區都市規劃相關的迫切議題,例如在現代發展內運用歷史都市元素、加強地方身分認同、減緩天災風險最佳作法等。

會議完整議程請見此,活動相關訊息在Twitter將使用#urbchaniran標籤。《城事》Twitter帳號也將提供相關資訊。


照片來源:kams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