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意產業是否因奧運獲益?

2012倫敦奧運籌備期間,許多文化規劃人員、藝術機構與社區利益企業都在尋找機會,希望能參與開幕前的都市文化生活,藝術協會、英國彩券及其他大型企業夥伴(如BT、Eurostar)都鼎力支持,多數經費則流向大型方案,例如2012倫敦節

藝術家領頭」等計畫投資範圍遍及全英國,協助個別藝術家完成大型委託作品,其他基金亦資助全國各項劇場、博物館、古蹟的參與式活動,希望吸引各個族群,包括年輕人、殘障人士、地方居民與外國遊客。

倫敦也依循1948年主辦奧運經驗,讓志工在今年體育與文化活動扮演重要角色,共有近24萬人申請爭取約7萬個職位。

雖然機會處處,小型文化機構因為難以獲大型贊助單位支持,是否能夠參與奧運週遭文化活動,也令人質疑,藝術協會為此宣稱在2008年至2011年間,共投入13億英鎊,招募900個藝術團體參與文化奧林匹克,但是2011年因為經濟仍不景氣、藝術投資金額緊縮,預算刪減1900萬英鎊,也讓超過200家機構失去經費。

最近我有幸訪問圖提爾(David Tootill),他是位於滑鐵盧的社區藝術工作室「南岸馬賽克」(Southbank Mosaics)藝術總監,請他分析在奧運籌備期間,地方創意產業是否真有獲益。

問:就創意機會而言,你先前對2012年奧運有何長遠期望?

答:倫敦將主辦2012年奧運消息傳來時,我正在學校製作馬賽克,忽然間所有孩子都想在作品裡加上奧運標誌。

「南岸馬賽克」立刻開始關心奧運創造的機會,我們與工程師及設計師碰面、參加「與採購人員見面」活動、發放各種傳單,可是全都無功而返,我們提議在選手村外的路面上,用馬賽克拼貼出各國旗幟,不僅歡迎運動員,也讓未來居民感覺不同,例如「你看,衣索比亞代表隊之前住在這裡」。

問:由於國際聚焦倫敦,你覺得投資文化計畫的興趣是否提高?公司是否因此吸引投資機會?

答:當然,我們意外獲得機會,將作品陳列在奧運公園的噴泉咖啡館內,提高公司知名度;我們也和多位藝術家合作,舉辦名為「適者生存」的展覽,我們有三位藝術家參展。

問:你曾參與過哪些計畫?有何特定目標族群?

答:我們大多創作街頭藝術,以開放式工作室型態運作,任何人都能走進我們的工作空間,學習馬賽克的藝術技巧後,協助我們讓倫敦變得更美,成員來自全球各大洲,也歡迎許多居民及遊客,馬賽克其實是倫敦的隱喻,其中聚集各種民族、社群、信仰、部族、文化、教義、膚色、家族、信念、自由,匯聚成這座精彩的城市。

我們與警方合作,協助迷失的年輕人,也和遊民合作,因為好幾人就住在工作室附近的教堂花園裡,其他合作對象包括學校、青年團體、企業團隊,也接受衛生及社會服務轉介,協助生理與心理障礙民眾。

展覽地點除了奧運公園,還有St Lawrence Jewry教堂,市區各處另有逾200件常設裝置,近期裝置包括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16件作品設於Virgil街,以及Morley學院前的14張肖像,設於Westminster Bridge路上。


照片來源:simononlySouthbank Mosa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