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收取塞車費的城市 / 需要塞車費制度的城市

塞車費制度近來在世界各地城市發展遲緩,主要原因包括安全、價格、民眾觀感等,過去車輛增加時,政府大多選擇增建新道路,相較於此,塞車費對城市影響更加深遠。塞車費在各國模式相仿,只要車輛進入某個區域便收取費用,但文化與需求因素讓成效不一,以下這些城市均規劃與實施塞車費制度:

新加坡是塞車費始祖,一開始是在汽車擋風玻璃貼上不同數字的貼紙,於1975年實施「區域通行證制度」(ALS),規則相當簡單,在早晨尖峰時段,車輛若只載一至兩人,每次進入中央商業區,就得付費一美元,卡車或乘載三人以上的汽車則免費;由於違規罰款金額極高,也不時有車輛遭到查扣,星國汽車進口稅之高又在全球名列前茅,故威嚇效力很大。

這項制度至今仍在運作,拍攝違規車輛牌照的攝影機準確度也很高,而且制度也很易懂,只要在特定時段進入特定區域,最好就備妥繳費證明,不需查驗機、不需開設帳戶,只需一張貼紙、一組數字、一架攝影機即可實施上路。

英國倫敦的塞車費在西方世界最為知名,雖然技術方面比新加坡複雜,但也藉由諸多攝影機和查驗機,成功減少市中心商業區車潮;這個金融區的「鋼環」(Ring of Steel)是套道路系統,同時扮演兩種角色,這些攝影機既可捕捉交通違規者的身影,也是倫敦緜密閉路電視系統的一部分,隨時監看罪犯蹤跡。

不少國家研擬塞車費制度時,都選擇借鏡倫敦,雖然倫敦道路結構與美國主要城市大異其趣,美國仍以此為重要參考項目,今日許多運輸經濟學家均主張採取分區收費制,但倫敦確是第一個知名案例。

人們討論進步的運輸政策時,通常不會立即想到美國南加州或聖地牙哥,加州交通規劃單位提出的解決方案,大多只有舖設更多水泥路,應付眾多駕駛永無止盡的用路需求,但聖地牙哥政府決定揚棄這些觀念,主張針對高速公路實施塞車費制度。

南加州車輛眾多、高速公路眾多、人口密度較低,當地政府也因此稍微調整制度內容,故與倫敦或新加坡的分區收費制度不同,而更近似於高速公路分道收費,若駕駛願意付款,即可行駛高速公路上的快速車道,不必與其他人困在車陣當中;不過社運人士稱之為「凌志車道」,只是嘉惠富人,貧民還是得繼續忍受塞車之苦直到末日,但是付費車道設計其實是依據機會成本,而非名義上的交通平等,人們若想提前抵達目的地,就得心甘情願付出八美元用路費,其他並不急迫的民眾亦可選擇繼續等候。

若說IBM系列廣告有任何可信之處,即是突顯瑞典斯德哥爾摩確為「智慧城市」運動要角,塞車費制度即為實例,基本上與倫敦和新加坡相仿,車輛若進入市中心商業區即需付費,制度也維持北歐簡約風格,給予觀光客更多方便,包括摩托車或外國登記車輛均不列入收費對象;夜間及清晨亦不收費,故夜貓子和晨間返家的酒客都不必擔心。

收取塞車費都是為了間接改善空氣品質,鼓勵民眾用更潔淨的方式往來移動,不過義大利米蘭當初規劃Ecopass制度時,則明言是為增進空氣品質,限制車輛進出市中心商業區,而且是依據車輛污染程度決定收費高低,汗馬車與電動車進入米蘭市區時,因為對環境損害程度不同,塞車費價格自然也不一,電動車甚至能免費進出商業區。

米蘭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目標很簡潔,希望空氣更乾淨,市政單位知道車輛是其中一大因素,故藉由經濟手段限制車流量,或許手法不太高明,但至少達成目的,也改善市區居民的生活。

其他實施類似制度的城市:拉脫維亞里加、英格蘭杜罕、捷克哲諾摩、馬爾他瓦雷塔、美國佛州邁阿密(高速公路收費制)、美國加州舊金山(並非塞車費制度,而是停車費分區制,不僅減少車潮,社運人士指稱,停車的名目成本與實質成本終於畫上等號)。

印度德里-人們前往美國洛杉磯時,見到都市擴張對環境和低收入居民的影響,總是不禁搖頭嘆息,但他們顯然沒去過印度德里,作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曾形容瓜地馬拉市如同人「躺在地上」,四肢無限向外延伸,幅員近600平方英里,德里亦是如此,市區許多地方每天24小時都車速緩慢,若能實施塞車費制度,並排除商用及軍用車輛(我將嘟嘟車(auto-rickshaw)列入軍用車,因為數量總是如一支大軍),我相信能對這座城市運行大有助益。

美國紐約-紐約其實已經規劃出塞車費制度,希望限制某些地區的車流量,但遭到來自上城的市議員否決,因為他們的選區裡較多通勤民眾,認為這項規定將加重選民負擔。但別擔心,紐約市運輸處處長Janette Sadik-Khan有辦法能說服議會和大眾,證明這是改善市民健康及安全的一帖良藥,縱然無法成功,市長也支持她採取更激進的手段。

泰國曼谷與巴西聖保羅-我曾前往曼谷,尚未涉足聖保羅,但聽說兩地交通問題嚴重程度相仿,才會決定混為一談,兩地道路車流量均已達到上限,但無法如洛杉磯或上海一般,不斷舖設新路以暫時應付用路需求。

這也是塞車費制度有所侷限之處,若塞車已是城市裡極為嚴重的現象,塞車費具備的疏導效果也會因車輛總數太高而抵銷,除非塞車費定價極高,只有富人才能負擔,但對於原已壅塞的其他幹道將造成更大壓力。塞車是個沒有人願意觸碰的棘手問題,聖保羅有些富人乾脆搭直升機前往市中心,但市政單位若不勇於拿出對策,必然會拖累當地經濟。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buzraelPaul BarterphotosfingRaymondYuEURIST e.V.Ambrosiana Pictures satellite360carthesianPaul Traf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