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都會遺產三項威脅

亞洲都會遺產面對特殊困境,各位閱讀本文之時,「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甫於泰國普吉鎮結束會議,主題即為「亞洲都會遺產」,人們在會中積極討論如何保護亞洲國家歷史,另提到三項威脅:天然災害、對遺產觀點不一、都市化壓力。

天然災害

因為近期發生多起天災,讓各界關心在急難時刻,該如何管理古跡資產,海嘯、颶風、土石流、火災都可能衝擊古老建築與景觀,也會造成永久損害,尤其在都會地區,緊急資源大多用於基礎服務與重建。

無形遺產

西方國家現有維護政策聚焦於保留與修護建築遺產,而東方或亞洲遺產保護則著重無形遺產,「亞太遺產中心」認為「無形遺產」是指「無形的物件,尤其是指展現族群文化的途徑,如語言、宗教、口述歷史、民俗故事、歌舞、傳統技藝、建築技巧等」。可想而知,此類遺產較難保護,存亡與否取決於人民是否延續文化,以傳達及參與地方精神和風俗。

快速都市化

亞洲都會地區承受龐大壓力,必須走向工業化,並將經濟潛力發揮至極致,城市不斷擴張,容納前仆後繼而來的人民,讓都會人口持續增加,一九七零年代,亞洲共有8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如今已超過30座;因為快速都市化,就需要加速興建基礎設施與服務,但都市發展是近期現象,遺產保護規範大多不足,可能導致古蹟遺址遭到忽視或傷害,不少市區因此劃入古跡範圍,期望克服這項問題,例如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即已入選世界遺產。


照片來源:Arthur Chap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