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愛都會與城市的全球民眾眼中,美國底特律總令人不願面對,就像是迪士尼棒球電影裡的小胖子,既令人同情又不忍苛責,雖然機率不大,但仍希望他能在影片尾聲揮出全壘打。《城事》曾報導底特律主辦「空間創造領袖會議」,知名部落格Next City也曾多次分析當地情況,2011年推出的紀錄片《都市化》(Urbanized)之中,也曾關心底特律如何在眾多空地打造社區花園。
外界對洛杉磯的好感則明顯較低,總是奚落潮笑,當地若傳出壞消息,總免不了幸災樂禍一番,若底特律是棒球電影裡的小胖子,洛杉磯就像是驕傲的富家公子,每個人都期望甚殷,但表現卻很差。姑且先不論有關電影的比喻,洛杉磯或許未曾歷經如底特律的經濟重大衰退,可是當地過往經驗也並非全然美好。
底特律於七月宣告破產後,不僅是都市規劃界反應激烈,全國媒體都相當關注,《華盛頓郵報》發表一則評論,明確批判美國欠缺一致的都會政策;知名經濟學家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則感嘆美國工業「鐵鏽地帶」的蕭條情況,對比底特律和家鄉印地安納州的情形;The Atlantic Cities網站總編輯Richard Florida則撰寫長文,將他提出的「創意階級」理論套用在底特律。
這些分析觀點都很重要,但我身為土生土長的洛杉磯長灘地區居民,卻不得不注意到兩座城市之間的相似處,並想起洛杉磯幾項成功計畫,或許值得底特律參考。
成長動力
首先回顧兩座城市開發經驗,兩地差異不少,但若分析成長模式,可見好幾項重要相似之處,雙方地形相當不同,底特律發展模式類似芝加哥,貌似切半的鏢靶,核心之外是多個同心圓,圍繞在河流旁;洛杉磯則是山脈、沖積平原及海岸線交錯。儘管如此,兩座城市的空間發展主要都集中在1903年至1956年,這段時期相當重要,位於私人汽車發明之後、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完工之前,故當時城市發展即混雜道路工程與大眾運輸,也因此雖然兩地以汽車文化聞名,其實意外適合行人生活,在Walkscore.com網站評比內均進入前25名。
外界普遍認為,底特律以汽車業為主,而洛杉磯為電影業,但汽車工業也對後者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瓦茲(Watts)等南部社區設有眾多輪胎與汽車零件工廠,因此當地聚集大批藍領階級。此外,底特律和洛杉磯均為船運與鐵路運輸重鎮,故相較於其他加州城市,洛杉磯更容易出現與底特律類似的問題。
衰敗之路
美國產業變遷或許在底特律及鄰近城市感受最深刻,沒落經驗也因為眾多影視作品而聞名,例如導演麥可摩爾的八零年代紀錄片《Roger and Me》、克林伊斯威特的《Gran Torino》,以及一名克里夫蘭地區居民在自拍影片裡大喊,「至少我們不是底特律」;維基百科網站也有專頁介紹「底特律衰退」。在近期金融危機後,底特律似乎已跌落谷底,市區流失多數製造業基礎後,居民不再湧入追求汽車創造的工業精神,環境顯得空洞,自1950年至今,當地已流失逾百萬居民。儘管都會區裡仍有少數榮景,但底特律企業卻無法吸引新投資。
由於無法償還在華爾街的債務,底特律市政府正式聲請破產保護,對期望退休生活的勞工肯定是一大噩耗,也因此落入惡性循環,市政府最近不得不取消輕軌路線興建方案,預算因素也註定將取消更多市政方案、衝擊都會環境,迫使更多人搬離,引發更多預算危機。
底特律汽車產業充分感受到外包趨勢的傷害,洛杉磯南部製造業亦有同感,工廠關閉導致幫派暴力在一九七零年代大增,其中又以Bloods與Crips兩大幫派最為惡名昭彰。九零年代初冷戰結束,雖然對人類未來是一大福音,卻重創洛杉磯先前繁榮的國防工業承包商,整座城市只剩下好萊塢電影業體質良好,也因此在洛杉磯拍攝災難電影更顯諷刺,1992年血腥暴動與之後的蘭巴特警察醜聞,都是象徵天使之城跌入地獄的重要事件。
區域伸出援手
不過洛杉磯仍擁有大型港口區做為經濟優勢,且民間領袖因應國際局勢變遷,也著重於發展港口,長灘地區的前海軍基地轉型處理商業船運,2002年的Alameda Corridor貨運鐵路計畫也大大提高載貨量。洛杉磯整頓警政體系後,有效減少貪腐情事;2008年,區域運輸系統向前邁進一大步,洛杉磯郡選民投票支持Measure R,決定提高營業稅率,以加速發展郡內運輸方案。許多問題仍在,例如遊民眾多、失業率居高不下,不過情況已慢慢好轉,且污染及犯罪率下滑,轉運網絡拓展後,除了自行開車,民眾也擁有更多選擇。
底特律或許能效法這項區域參與經驗,雖然很難如法國巴黎全面整併各區域,不過可嘗試規模較小但仍具效用的區域方案,Measure R即示範區域如何合作達到特定目標,如對整體有益的區域大眾轉運系統。有些人當然會好奇,郊區在其中會獲得哪些好處?正如作家Richard Florida及另一篇在Atlantic Cities網站的文章所言,支持者可提出眾多有力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利益。
綠色未來的遠大夢想
問題叢生的底特律仍有一線生機,因為生活成本較低,可在此試驗其他生活昂貴地區不可行的方案,由於輕鐵開發案取消,一名勇於冒險的青年企業家自行經營公車路線,公車外觀更運用流行的地下彩繪作品裝飾。底特律最終或許無法回到過往全盛時期,但這種新的冒險精神或許能蔚然成風,形塑出較小卻充滿活力的新都會;殘酷的現實不會就此消失,不過至少還有一群人正在努力。
Landscape Urbanism Journal網站亦提出一項特殊方案,可供底特律參考,其中打算改造閒置土地,建立眾多綠色廊道,以及導引暴雨逕流的藍色廊道;無獨有偶,先前Frederick Law Olmsted也曾提議在洛杉磯興建大量長條狀公園,可惜最終失敗,因此底特律除了能仿效洛杉磯的作為,更有可能超越,打造洛杉磯無緣落實的綠色網絡。這項機會或許不足以安慰身處危機之中的城市,但確實提供一絲希望的微光,並訂定一項可以努力邁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