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薦城市人均綠地面積,但本地只有推薦標準的一半,這座城市人口超過700萬,過去十年失去半數綠地,且每平方公里平均居民高達3400人。
當地屬熱帶氣候,每年雨季將近六個月,因為都會人口稠密,讓水患更為嚴重,胡志明市人口密度在全球排名第40位,居民發揮各種創意手法,因應城市內各種特殊情況,例如只要一下雨,就能立刻靠邊暫停機車,在幾秒鐘之內穿上雨衣。
這篇圖文記錄人們如何在有限環境內,善用每一處空間,住家內外都是可以做家事的場所,國內民眾大多未追隨潮流採購大量衣物,氣候炎熱、潮濕再加上污染,讓每日洗衣成為必要之舉,以下照片呈現出空間侷限,以及人們如何發揮創意找到曬衣空間。
窄巷裡的人家將衣物掛在路旁晾乾。
髮型師把毛巾架放在人行道上,步道坑坑疤疤,又滿是隨意停放的摩托車,故很少人行走,雖然車水馬龍,民眾多數還是走上馬路。
橋上車流不斷,各種車輛呼嘯而過,民眾也沒浪費空間曬衣。
在胡志明市抬頭望,總會見到無數電線交錯,更顯得這扇公寓窗戶五彩繽紛。
這棟老屋子的陽台也加蓋空間晾衣服。
許多營造工人都來自遙遠鄉村,他們在工地附近搭起棚舍,幾乎毫無隱私可言,諸多女性白天在現場辛勤工作,之後再做各種家事。
吊臂駕駛把機器當成臨時住處,晚上睡在卡車裡,衣物也掛在車上晾乾。
房屋拆除後留下鋼筋,很適合架設晾衣繩。
這個地區許多屋舍都陸續拆除,準備推出新建案,居民尚未搬離之前,則善用剩餘空間曬床單。
閒置的私人土地大門最適合在晴天權充曬衣架。
鄰近居民也沒有浪費這塊小墓地做家事。
馬路與河流之間蓋起違章建築,空氣相當流通,衣物洗完很快就乾。
這些衣服來自大馬路旁經營摩托車行的家族。
這是市區精華地段少數尚未開發的土地,附近住戶因為家中沒有空間,就把這塊臨時綠地當成曬衣場,一旦開始動工,他們就得另覓他處。
許多房屋毗鄰而居,甚至伸手可及,在擁擠的鐵皮屋之間,還有這一方陽台能曬乾衣服,已是種奢侈。
另一戶將家庭空間延伸至巷弄中。
貨車司機穿梭於城鎮之間,就把副駕駛座當成衣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