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記憶,保存舊建築

古蹟保存過程中,如何說服民眾願意留下老房子,常是一大挑戰,在人們眼中,有些大型建物要再使用過於困難,或是這些建築物牽動居民負面感受,若要克服這些看法,或許能開發人民與舊建築互動的新方式,令他們重新喜歡這些古蹟,但不能等待找到傳統方案或修復完成後,才開始行動,必須盡早讓人們走進這些建築物裡,鼓勵大眾建立新記憶與新情感。

美國紐約水牛城舉辦「夜之城」活動時,正是秉持這種信念,主辦單位邀請民眾走進穀倉,享受一整晚的藝術、音樂、美食與派對,水牛城過去為穀業重鎮,設有多座穀倉,但多數今已廢棄,很容易讓人想起水牛城而今沒落,這座城市位於「鐵鏽帶」內,經濟與人口雙雙衰退,許多人亦提議拆除穀倉。

不過在一群年輕專家與古蹟維護人士眼中,大穀倉不僅象徵產業歷史,也是創造新意義的機會,他們在夏季提供步行與搭船導覽行程,不過「夜之城」活動更不一樣,讓人們有機會走進水牛城的歷史,親身與穀倉近距離接觸。

我經由Twitter得知訊息後,決定前往活動現場,找了一位朋友一道自加拿大前去美國,抵達活動地點後,我們隨人群移動,沿途指標不多,手中雖有地圖,但從沒拿出來看過,只是隨意遊走與探索。

主穀倉陳列各種藝術品,包括當地穀倉照片、壁畫、麥株與藝術家工作空間,人們可自由至各層瀏覽,我們爬上十二層階梯後,水牛城市區、穀倉區、市中心工業區景色盡收眼底。

第二座穀倉內多為藝術空間,還有當晚我最喜歡的藝術作品,這棟建築物原本可能是具備烘乾功能,因此在白色牆面之間,不時出現漆成淺綠色的大型火爐與通風口;其中一條走廊上,掛著一座巨大網狀吊燈,光線非常完美,這件作品名為「The Wrecking Ball」,象徵將工業空間轉變為文化空間,我很喜歡精美吊燈對比衰敗走廊。

第三座穀倉亦陳列多項裝置藝術,包括迴聲音樂、燈光展演、壁畫,還有水牛城天際線的三百六十度畫作,都運用穀倉的圓身造型。

活動相當成功,滿足人們想一探穀倉的願望,因為缺乏指標,觀眾得依循自己的好奇心,現場也很少有柵欄阻隔空間,好似進入秘密世界,結合裝置藝術、展演與音樂後,為穀倉帶來新生命與新意義。

人們四處遊走探索、拍照、欣賞藝術、聆聽音樂、享用美食與派對,他們在過往廢棄的空間裡創造新記憶,希望水牛城人民能和這個空間產生情感,更願意保護這些建築。


Kayla Jonas Galvin為古跡遺產專家,熱衷支持環境,個人部落格:Adventures in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