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人們相信,社區並未遭到人遺忘?如何讓他們覺得這是個理想的居住環境?身為都市規劃專家,我常想到這些問題,以下我將寫出自己所知的內容,希望能夠回答。
我在美國紐約市的史坦頓島上長大,無論過去或現在,人們若想住在紐約,卻無法負擔其他交通便利區域的房價,就會在島上落腳,在美麗的維多利亞式住宅之間,許多人生活困苦、背景各異,和其他地區大不相同。
若各位從事房地產或都市設計業,就會明白這個社區的架構很健全。
「被遺忘的紐約」網站在2006年曾有一篇文章,從外來者角度敘述島嶼歷史,內容很精彩,就連我在此土生土長,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不過作者的印象有誤,他寫道,「史坦頓島北岸是個上帝遺棄的荒涼場所」;網站上另一篇文章裡,則將里奇蒙港形容為「褪色的榮光」。
我要在此強調,里奇蒙港或許褪色,但榮光不減,我們並非紐澤西,生活也不貧乏(除了手頭有點拮据),我們更不是某些人試圖描繪的貧民窟,長久以來,人們若誤解或厭惡占領社區的民眾,就會指稱他們是貧民。
我們是里奇蒙港居民,擁有維多利亞式房屋與卡內基圖書館,也擁有已停駛的史坦頓島鐵路公司車站,身為都市設計專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復駛;演員Aaron Burr也埋葬於此,他最著名的作品即為1993年「Got Milk?」牛奶廣告。
各位在Netflix網站上,也能找到不少電影的拍攝場景位於史坦頓島,例如《Combat Shock》敘述越戰退役軍人試圖重新融入社會,《Cropsey》則是改編綁架兒童與謀殺者的真實故事,提到後者,母親仍清楚記得我們小時候在家門前玩耍,後來犯下綁架案的兇手Andre Rand常騎著單車,往返於住家與Pathmark超市之間。
如今誰居住於此?人口普查可提供資料,但我能作證,里奇蒙居民都是辛勤努力的勞工,希望為子女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大家都懷抱著美國夢。
對於「被遺忘的紐約」那篇文章,請記得,里奇蒙居民並未受人遺忘,以下先提供照片,再補充數據,各位可自行判斷里奇蒙港為何種社區。
一切從住家開始,這是我在18歲之前生長的家,原本以棕色木板圍繞,直至2002年左右,父母決定改為這種可愛的圍籬,不太需要照料,這棟建築保有許多當地社區特色,也是Heberton大道上屋況較好的房子,最初是打算做為診所,左側突出的空間本來要做為候診室,後來在我小時候移除出入口,改裝上窗戶。
這是從親戚家的門階上望向我家(綠屋頂),家族仍住得很近,社區聯繫也很緊密。
退伍軍人公園距離我家約一英里處,許多吸毒者過去聚集於此,但這幾年沒再看過有人在此交易,順帶一提,照片裡左後方是20R,我在此讀幼稚園,老師是Gormley女士。
若從我拍攝公園的位置向右轉,就會看到卡內基出資興建的紐約市立圖書館,位於Bennett街75號,亦名列維基百科的卡內基圖書館清單中,我在此讀書、研究、培養理性分析能力,我很喜歡這間圖書館。
如果再向右轉,就會見到這棟維多利亞式的美麗房屋,應該是附近地區之最,九零年代後期,屋主甚至得在外頭樹立「禁止吸毒」標語,所幸如今已不需要。
這裡商家眾多,不過告示從英文改為西班牙文。
「被遺忘的紐約」網站文章裡曾提到壁畫,到了今年二月仍完未成,不過周圍已架起籬笆,避免他人隨意塗鴉破壞。
火車站,維基百科寫道,「史坦頓島鐵路公司的北岸分站行經里奇蒙港,目前已廢棄,但車站仍在」,身為都市規劃專家,我希望領導人能將車站視為經濟開發工具,考慮為通勤民眾恢復火車運行,許多人都滿懷希望。
此處靠近森林大道,與里奇蒙大道交叉路口,臨時工在寒冷的星期六早晨苦苦等候,希望有工作賺錢照顧家人,雖然辛苦,不過颶風珊蒂肆虐過後,確實增加許多勞力工作機會。
最後兩張照片則是為各位饕客準備,我覺得全紐約市最美味的義大利冰淇淋與比薩就在這裡,但請各位親自前來一嘗後,再判斷此言是否屬實,不過我個人覺得冰淇淋店自2002年開始設立分店後,口味就每況愈下了。
各位如今已見過實際場景,以下附帶數據說明,比較郵遞區號10302與全國/全州平均值的結果:
這些就是里奇蒙港的現況,究竟是好或壞,則由各位眼見為憑,依據這些資料與情感,判斷當地情況如何,這是我的家鄉,始終深愛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