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雅各之眼看待阿根廷首都

在美國都市計畫界裡,若要尋找代表歷史與現有趨勢的象徵人物,非珍雅各(Jane Jacobs)莫屬,她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這位勇敢女性戴著厚重眼鏡,未曾接受正式訓練,但是意志堅定,動員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居民,對抗摩斯(Robert Moses)提出的高速公路興建計畫。今日眾人盛讚因為她的思維,讓紐約市擺脫六零與七零年代的低迷,成為全國二十多歲社會新鮮人的夢想城市,她寫下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更是一部經典。

但世界其他地區文化、聯邦政策、都會脈絡大不相同,如何應用她的意識型態?在最近一次的「國際珍雅各步行日」活動裡,我和一群都市思想家一同散步,試圖發掘在南半球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裡,珍雅各有何意義。

旅程始於Palermo社區,當地民眾總提到這裡「20年前非常糟糕」,但我只見到邁向仕紳化的基礎,今日仕紳化在美國是個大問題,這項概念原由珍雅各提出,如今美國賦予較商業的詮釋角度,但在拉丁美洲,這種趨勢卻鮮為人知,只出現在最大規模的城市裡。仕紳化在美國代表意涵明顯有別,數十年來,人口密集在美國多數城市等同於貧困,任何人若具備經濟條件,早已經離開;故仕紳化在美國意指菁英轉向喜愛人口密集區。反觀不少拉美菁英階級始終住在人口稠密區域,故仕紳化並非菁英遷移至密集區域,而是在各個密集區域內移動。

導遊是充滿活力的建築師霍夫曼(Carolina Huffmann),在行程一開始先說明珍雅各的生平,以及她對於好城市、小街區、人口密度、多元用途、保留老建築等的看法。霍夫曼亦提到自已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學習建築時,如何意外發現珍雅各的重要性,「我原本只是設計建物,但後來逐漸意識到,若要設計建築物,必然得瞭解週遭空間」,這也是珍雅各都市思維的根本。

我們往南走,行經Palermo地區最後幾處尚未高度仕紳化的區塊,以建築師為主的成員很快開始詢問相當專業的問題,有一人表示,自己也住在這個社區,附近已遭公寓開發商破殆盡。霍夫曼也同意,表示開發商常主張提高社區密度,卻未搭配足夠的污水或運輸建設。

在珍雅各的著作中,曾提到好幾項構想,似乎只適用於美國社會,書中強調是為「批判美國當下都市規劃作為」,並批判1949年美國住宅法案、州際高速公路法案的缺點,也認為摩斯想要借用霍華德(Ebeneezer Howard)與科比意(Le Corbusier)的概念,可是想在紐約落實的手法卻過於粗糙。

雖然書中論述針對美國,霍夫曼仍認為與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有關係,她表示,「珍雅各的精神普世通用,例如Palermo地區攤販並非由警方決定地點,而是運用珍雅各說明的原則,繁忙的人行道上旁人較多,故比較安全」。霍夫曼更覺得有時拉美城市比北美更具珍雅各精神,「美國人和歐洲人都生活在泡泡裡,中產階級從未與貧民接觸,居住在很衛生的環境裡,反觀這裡充滿無法預知的變數,但這正是珍雅各讚美城市之處,也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城市」。

我們從Palermo跨入Chacarita區域,這個中產階級社區同樣尚未仕紳化,而且以墓園聞名,先前提到的Palermo居民東張西望後表示,「這個地方很快就會和Palermo一樣」。

一行人走進公園,霍夫曼拿給每人一張紙,都寫著珍雅各的名言西班牙文版,上頭寫著「唯有城市由眾人創造,城市才能滋養眾人」,霍夫曼表示,「請各位把紙條隨意張貼在城市各處」,讓我不禁好奇,珍雅各是否會認為張貼傳單也是讓「城市由眾人創造」。

行程最後一站以阿根廷獨特觀點看待這句名言,是由勞工經營的合作社「thewarehouse」,座落於Lacroze火車站旁的倉庫內,經理出面介紹概況,她表示,「我們在現場自種糧食,也完全有機」,亦提到這個勞工團體積極參與政治議題,但無任何政黨色彩。首都圈內類似的勞工企業不下數百,尤其在2001年經濟危機後更為普遍。珍雅各在書中並未特別提及此種管理形式,可是與她的參與型城市願景相呼應;若是由民主結構團體主導維護建物及城市其他元素更好。

行程結束後,霍夫曼分給我們幾段膠帶,方便張貼紙條,離開時,我把紙條貼在火車站附近一處廣場上,不久有位老人停下來閱讀,我懷疑他應該不知誰是珍雅各,可是他卻在不知不覺中,生活在她想像的城市裡。


Drew Reed為網路媒體製作人兼社區運動人士,專精於永續運輸,現居阿根廷首都。

照片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