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資本主義與都市化

都會擴張為全球現象,與資本主義成長直接相關,當前所知的拉丁美洲由資本主義國家組成,亦為全球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不過都市化過程雖然部分與資本主義相關,其實亦牽涉到全球相互依賴局面。

11世紀至14世紀歐洲經濟擴張時期,羅馬帝國的城市系統在全球各地再現,形成沿著非洲海岸、中東與亞洲的商業貿易市場,城市演變為政治、宗教、商業及文化中心,依據土地所有權而成的階級體系也快速產生。

歐洲經濟擴張於15世紀持續進行時,開發新商貿路線,城市更確立為全球商業管控基礎,雖然歐洲入侵之前,拉美已有都市化區域,但在推行歐洲都會模式與都市化步驟後,擴張與霸權進度確實加快。

在拉美前200年的殖民時期,金屬治煉成為最重要的商業領域,提供原物料給歐洲市場,讓西班牙在歐洲都會權力體系位居上風,這種相互依賴現象在拉美經濟成長經驗相當常見,當地都市化長期為其他先進社會利益服務,也形塑拉美城市及其文化。

後來拉美雖歷經去殖民化,相互依賴情況仍在,不過已不再透過政治結構,而是進入全球市場經濟架構,國際關係仍以原物料利益為基礎,這種相互依賴狀態也體現在各國內部,仰仗城市經濟活動維持國家運作。

拉丁美洲社會都市化步伐早於工業化,儘管經濟必然影響都市成長,拉美後殖民都市化也受文化及政治因素牽動,讓首都真正成為拉美生活重心。

不過商業資本主義在19世紀開始主導區域發展,主要形成三種經濟結構,「飛地經濟」由外國集團開發原物料,為部分國家創造經濟榮景,不過都市化速度較慢,而是在原物料產地形成「企業城鎮」,玻利維亞與委內瑞拉即受此種經濟結構左右。

阿根廷、烏拉圭等國以農牧業為經濟主題,都市化力量強大,此類經濟所需的外銷建設讓都市集中成長,建立商業、行政與政治中心。

中美洲與巴西在1920年之前屬林業經濟,為外國企業製造產品,政治上多為高壓政權,都市化程度低,基礎建設持續擴張,但巴拿馬與古巴為例外,前者都市化是因為運河及美國大力介入,古巴都市化則大抵因為首都具備行政功能,也是西班牙在19世紀最後掌控據點。

拉美經濟成長一直受到外在市場主導,拉美主義學者Richard M. Morse指出,國家只要統一,政治體系由中央集權,建立國內市場,設置連結各國的基礎建立,城市便立即成為拉丁美洲的經濟樞紐。


照片來源:whatyou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