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三項構想

一座城市為何「宜居」?答案部分取決於城市所在地點,葉門首都薩納(Sana’a)時常缺水,雨量變化對居民造成種種問題,不過一位居民透過調整現有建築,找到因應這項難題之道。

法柏(Sabrina Faber)長期居住於薩納,開發一套集雨系統,利用平頂建築收集雨水,儲存於地面的水槽內,每座水槽可儲存一萬至五萬公升,過濾後即可飲用,或用於花園及住家。

她的構想贏得「飛利浦2010/2011宜居城市大獎」,評審委員會主席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表示,「這項概念相對簡單,對薩納廣大居民生活具有重大影響,我們期待見到這個構想成真,改善薩納居民的健康與福利」,雖然受到葉門政局衝擊延宕,但這套概念仍持續發展,更多資訊請見此,或見以下影片:

另一項構想同樣簡易,卻也可能帶動巨大改變,奇優(James Kityo)為烏干達設計出公車涼亭,雖然公車亭在許多國家很常見,但有些都會區居民在等車時,卻常缺乏足夠的設備遮風蔽雨,以英國公車總站為靈感,再加上烏干達手機相當普及,奇優開發出這座涼亭,讓乘客能躲避烈日與大雨,也利用空間提供社區各項衛教訊息。希望未來如下圖般的簡陋設施能走入歷史,不過奇優的構想也可能適用其他國家,一位對涼亭相當滿意的乘客表示,「這個構想能幫助世界各地城市,非洲、亞洲、歐洲、甚至是美洲多數城市都面臨相似處境」,設計細節請見此

各位的城市是否過於擁擠,也欠缺公共空間?拉波波特(Manuel Rapoport)指出,儘管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每人平均擁有的綠地寬度僅2.6公尺,年輕人還是想運動,但場地卻換成更危險的馬路上。多數居民距離公園遙遠,大眾運輸系統不佳讓問題更嚴重,拉波波特因此設計一套臨時休閒設備,名為「Plaza Movil」,可設於週末或國定假日等車流量較低的週邊道路,除了讓孩童可玩樂,較年長者也可坐在戶外長椅上休息,設計細節請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