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實現的紐約塞車費制度

美國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終究功虧一簣,計畫地圖已經成形、研究結果頗為樂觀,800萬市民和無數在當地經商民眾也慢慢能夠接受,他希望在紐約市實施塞車費制度,大幅提高在第86街以南都會地區的駕車成本。

那次失敗經驗發生在數年前,但運輸政策界多數人士至今仍深深受創,也仍在感嘆錯失機會,雖然舊金山、邁阿密等地有些小型收費系統,美國民眾大多未曾仔細看待塞車費制度,紐約市構想原本像是骨牌的第一塊,應該會立刻引起話題與廣受歡迎,帶動其他城市起而效尤;若紐約市都能成功,洛杉磯或愛荷華州德梅因等地沒有道理無法跟進。

彭博與運輸處長薩迪克罕(Janette Sadik-Khan)於2007年提出PlaNYC2030計畫,內容頗具企圖心,其中就包括塞車費規劃內容,可惜計畫無緣全面實施,只能調整目標,逐步完成部分項目;當時塞車費即列入長期目標,不過彭博若能發揮政治手腕,說服市議會通過計畫,薩迪克罕又能詳細設計方案,其實還是有機會落實。

紐約市縱然只是推行初步收費制度,也能在經濟與美學上產生成效,對赤字累累的市政府而言,塞車費將帶來龐大收益,來自政府合約與富有開車族的經費對市議員也頗為誘人;不過因為交通費已占部分家庭二成開銷,這項制度確實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且中低收入戶恐將首當其衝。

不過計費方式也可能重新調整,塞車費制度連帶效應可能影響鄰近地區,因為嚴重缺乏基礎建設,會衝擊相對薪資與生活品質,國內許多地區都在研擬發展運輸系統,希望紐約等城市在持續運作同時,也能調整成長腳步;塞車費其實是平衡城市進步與交通壅塞的力量,鼓勵民眾放棄開車,以其他途徑上下班,也迫使市政規劃專家擴增大眾運輸建設涵蓋範圍,進而抵銷塞車費對鄰近區域的衝擊。紐約市八成人口居住於布魯克林區、皇后區、史塔頓島、布朗克斯區,若紐約決定實施塞車費,這些地區未來會更受市政府合理重視。

但一切並未成真,除了衝擊並未發生、目標並未達成,運輸規劃大幅邁進的機會也徹底消失,塞車費之所以無法過關,包括許多根深蒂固的原因,包括區域地緣政治、通勤民眾抗拒、制度疑慮等;所幸紐約市正針對公共空間和都會規劃進行小型革命,雖然塞車費制度絕不只是運輸處目前掀起的街區規模造反行動,但進步無論大小,總是進步,希望改變也終會帶動改變。


照片來源:Luca Br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