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總統能否連任成功,或是歴史地位高低,取決於他們在幾項關鍵議題的立場,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去年爭取連任時,如他所言,等於針對醫療法案、經濟振興法案、富人課稅的公投。不過若要分析總統真正的觀點,重點在於鮮少引起大眾注意的小事件。
以歐巴馬而言,這些事件意指各種安撫傳統左翼團體的措施,例如能源政策、傾向工會、進一步將公立學校收歸國有等,寇茲(Stanley Kurtz)指出,這些行為反映出歐巴馬主張中央集權式的治理模式,尤其在都市政策裡格外明顯。在新著《散財:歐巴馬如何剝削郊區、供養城市》裡,寇茲即批評不少。
他提到,歐巴馬的都市政策聚焦於「區域主義」,意指企圖「廢除郊區,由城市併吞週遭行政區」,因為此舉不受歡迎,故以簡接方式進行,例如劃定都市成長邊界,既可保護農地,同時將可能形成的郊區聚落推回城市。另一項手段則是藉由區分政策,要求開發商在區域內廣設平價住宅,而非集中於特定社區。還有一項措施是稅基分享制,將經費從富裕郊區轉向城市。寇茲寫道,這三點「均與個人自由及地方自治傳統為敵」,強調鄰近行政區應團結,不是追求自主。
雖然在地方及州政府層級,常採行各種形式的區域主義,卻過往並未在聯邦層級現蹤,最類似的經驗為國會撥款資助的「大都會規劃組織」,數十年間發揮地方運輸專案顧問功能。但是寇茲宣稱,歐巴馬正藉由「永續社區計畫」等方案改弦易轍,動用環保署、運輸部、住宅與都市發展部及龐大聯邦奬助金,將地方推向區域主義目標。寇茲指出,歐巴馬進入第二任之後,此類干預行為將更變本加厲,由於更不受政治壓力制約, 甚至會利用這種方式,主導地方土地政策等小事。
寇茲寫作秉持一貫立場,研究歐巴馬的背景後,對於部分立場感到憂心,寇茲在書中深究歐巴馬過往寫作內容,以及擔任組織幹部的經驗,發掘他偏好城市及大政府的態度。寇茲指出,歐巴馬成長於瀰漫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故鄉芝加哥也以由上而下的政策為主,尤其歐巴馬接受多位當地「激進派人士」指導,洛斯克(David Rusk)、歐菲爾德(Myron Orfield)等區域主義者,亦擔任執政後的顧問。此外,寇茲亦批評歐巴馬補助輕鐵建設,即是源於都市意識型態。
可是寇茲本身的偏見,再加上苛刻追究歐巴馬身上每件小事,卻也讓他忽略在日漸都市化的美國內,城市導向的政策具有哪些優點,這些政策重點並非轉向社會主義,而是脫離國內長期人口擴張及郊區化趨勢,不再將服務置於需求較低之處。若歐巴馬真偏愛都市,多項振興政策就不該明顯嘉惠人口密度與失業率較低的州,而應獨厚紐約、舊金山等亟需運輸建設的大城市。
寇茲也完全未提到區域主義的優點,無視諸多商業利益,畢竟區域政策能結合數十個行政區的服務,不必再各自經營學校、圖書館、警力等,可減少浪費;區域政策也幫助都會區實施完整且廣泛的措施,例如運輸建設,若未集結各方資源或跨領域合作,根本不可能成真。
因為視若無睹,寇茲無法辨別有助於效能與成長的區域政策,以及限制財產權與追求社會平等的區域政策,任何人若自覺受後者威脅,也擔心總統朝此方向發展,確實應該如寇茲所言,密切觀察歐巴馬今後四年的作為。可是寇茲以極度簡化的方式污衊「區域主義」一詞,並大力抨擊以都市為根基的政策後,也無法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立論基礎。今日城市如此重要,都市政策當然有其必要,寇茲在批判總統在意識型態上主張再分配後,也應澄清,政策是利或弊取決於如何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