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瀏覽全球百大都會公園,大概不太可能見到「百年公園」(Parque Centenario),縱然在阿根廷首都,也並非眾人眼中最美或最知名的公園,觀光地圖詳細介紹Recoleta及Palermo等社區的公園,但對於距離市中心不遠的百年公園,說明篇幅卻很小。
但對於週遭的中產階級社區Caballito,百年公園卻很重要,這座公園建於1910年,以紀念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百年,由知名景觀建築師泰斯(Carlos Thays)設計,包括露天劇場、湖泊,還有獨立攤商販售二手書、服飾,以及很可能尚未經官方衛生檢驗許可的街頭漢堡,公園裡很適合野餐或玩飛盤。市政府最近打算在公園四周架起圍籬,方便在夜間完全關閉。
九月初,市政府宣布要在多座公園設園籬,市長馬克里(Mauricio Macri)的支持者不時要求政府拿出對策打擊犯罪,故圍牆顯然是為降低週遭社區的犯罪率,然而這項措施卻遭到反對,尤其在百年公園附近的反彈聲浪格外強烈。9月29日當週末,抗議者發動抗爭,甚至將圍籬初步工程拆除,後來抗議民眾連續紮營兩個星期,直至市政府於十月中出手驅趕。社區內部意見也分歧,有些人支持改善治安,其他人則主張公園應維持開放,並提出其他增進治安的措施。
多數人心目中,公園夜間似乎確實危險,家長也曾告訴我們,日落後絕不要待在公園內,如此說來,架設圍籬看似完全合理,但若進一步思考,卻未必符合邏輯,儘管公園在夜間可能引來罪犯,卻無證據顯示若公園在夜間關閉後,罪犯就不會在其他區域犯案,因此設置圍籬時,形同認定公園會神奇地將正直民眾變成壞蛋。
以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資料為例,市區已有多座公園設置圍籬,包括百年公園以南幾個街區的Rividavia公園,從「不安地圖」(Mapa de la Inseguridad)網站資料可見,Rividavia公園附近社區的犯罪率並未低於百年公園,雖然我們無法單純依照這項證據,判斷公園興建圍牆後治安惡化,但的確與政府在夜間關閉公園的主張相互矛盾。
其實有些證據顯示,若開放公園,或許反倒可能降低犯罪率,「美國規劃協會」的報告指出,若增加接觸綠地的機會,或許會壓低犯罪率,其中引述伊利諾大學的研究內容:
有些社區領袖不願提案增設新公園,也不願支持現有公園,擔心可能吸引犯罪及違法活動,但若經妥善規劃,住宅區旁的公園及綠色空間可能有助防堵犯罪,一般人常覺得在市中心內,相較於空地,綠地較可能窩藏非法活動,不過伊利諾大學研究員比較幾處綠地大小不一的公寓群後,發現週遭環境綠意愈多,人身及財產遭遇的犯罪事件愈少。
研究亦指出,開放空間必須悉心照料,換言之,公園若綠蔭蔥蘢,會提升公共安全,但地上若泥濘或狗糞遍地便無效果;另一項重要層面為社區參與,並讓公園置於社區之中,若這些元素一應俱全,公園即可安全許多。
既然如此,為何許多人仍主張設置公園圍籬?儘管上述證據已存在,人們仍認為公園並非安全場所,此外,圍籬受到眾人支持,可見公園實際上不若理論般熱門,若週遭房價能因此攀升,我們就喜歡公園,若在日落後就變得可怕,自然會排斥公園。
到頭來,社會對公園圍籬的意見呈現正反兩極,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裡,最好不要架起圍牆,因為當地人口眾多,平均每人可享受的綠地面積很小,故自由進出公園變得更為重要。公園沒有圍籬固然可能令人產生負面觀感,卻具備諸多優點,公共空間開放後,或許反倒可提升公共安全,畢竟公園是公眾生活象徵,城市若選擇不圍困公園四周,即等於鼓勵市民增加互動機會,雖然在阿根廷,這可能代表路邊跳蚤市場或漢堡攤販增加,對所有人仍是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