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發展方面,許多大城市都聲名狼藉,大量人口集中在相對小型區域時,便利考量通常凌駕於環境意識之上,不過紐約等地正試圖對抗這股趨勢,並且從房地產下手。
建築是城市的根基,只要讓建築永續,就能帶動其他永續作為,例如知名的LEED認證不僅評判建築興建方式,也包括後續能源使用情況,如用水量、資源回收習慣、空氣品質等,從2005年至今,紐約公共建築造價若超過200萬美元,都必須達到LEED標準。
但認證與標準的效能也僅止於此,縱然是最高等級的LEED建築物,依然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因此目前紐約已有數十棟建築物,決定仿效德國大量採行的被動式建築模式。
被動式住宅要維持室溫,並非仰賴主動式冷暖氣,而是利用隔熱裝置、通風機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節能設備等,紐約適合這種設備的原因眾多,例如全球建築物占碳排放量四成,在紐約更高達75%,零耗能建築可望大幅降低比例。
另一項原則在於個人生活成本,豪宅風潮興起後,房地產價格不斷飆漲,購物者若能減少龐大能源成本,可轉用於生活其他層面,也能抵銷永續建材普遍較昂貴的價差。
如前所述,德國已成功大規模興建被動式住宅,紐約及其他美國城市可參考與學習,並持續實驗各種可降低環境衝擊的建築工法。
永續生活必須全方位落實,才能完全發揮效果,LEED著重於建材,被動式住宅強調自給自足的能源循環,「活建築競賽」重視用水量,希望建築物只使用自行生產的水資源,這一點對紐約格外困難,因為建築法規要求所有建築物連結至公共污水管線系統。
這些計畫幫助紐約客達到不同層次的永續,也因為計畫多樣,更能夠看到全貌,較不容易因為聚焦於某一項目,導致其他項目失焦。
開發商總是著眼於有利可圖之處,稅賦優惠固然有助,但也需要大眾成為環保建築發展的動力,設計師必須知道民眾願意購買永續住宅,光是獲得認證還不夠,必須擁有明確(財務或其他)動機,希望降低環境衝擊,若永續建築產業能夠維持獲利,自然就有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