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再利用構想八種

電話亭能否充當電動車充電站?工地鷹架能否成為暫坐休息與吃午餐的愉快空間?路邊佈告欄能否成為綠意盎然、淨化空氣的竹園?

這些案例都包括在波士頓建築師學會推出的新展覽「城市重設」內,向全球各地收集構想,呈現傳統現有基礎建設如何重新設計、重新利用、重新想像,服務21世紀的民眾。

策展人是都市設計總監柏罕(Scott Burnham),集結逾40項充滿想像力的都市基礎建設再利用案例,從實體物件到城市最具功能的系統與表面,其中包括倫敦、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香港、波士頓等。

柏罕指出,展品探究都會創意與資源的新典範,將硬體視為機會平台,基礎建設不再是舊有創意過程的結果,而新創意的起點:

「城市擁有大量尚未開發的能力,日常運作裡的結構、表面、物件、系統都有潛力更進一步、發揮更多功能,或是城市機制裡扮演嶄新角色,這項展覽觀察人們如何重新想像、重新利用、重新發明都市基礎建設,以拓展更多功能,進而拓展城市功能」。

其中一項計畫是來自美國紐約的Soft Walks,先前《城事》也曾介紹,其他展品來自世界各地,呈現人們如何找到其他運用電話亭、廣告看板、工地鷹架、水泥樓梯、公車站遮棚、停車收費表的方式。

Softwalks

由Bland Hoke及Howard Chambers設計,這個套裝組內包括座椅、長桌、照明、花盆,安裝在鷹架上,即可成為臨時組裝的公共休憩區,起初開發資金完全來自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

City Meter

Mayo Nissen與Scott Burnham和波士頓市政府合作,思考如何重新利用既有停車收費表,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此次除了展出原型之外,亦提供地方基礎建設問題修繕後續資訊。

UTEC Water Billboard 

由秘魯工程與科技大學提出,讓當地98%的相對濕度轉化為飲用水,經過看板內多重逆滲透機器處理後,再加上空氣過濾、冷凝、碳過濾,平均每天可產生25加侖用水,儲存在水槽內,連接至看板底部的水龍頭。

Urban Air

由洛杉磯藝術家Stephen Glassman創作,將看板結構改造為濾淨空氣、能夠呼吸的竹園,拆除看板商業外牆後,放置種滿竹子的花盆。

Umeå Energi

為對抗冬季黑夜時間較長產生的影響,瑞典能源公司Umeå Energi更換市區30座公車站的照明設備,改用具備光線療法的抗季節性情緒失調燈泡,這種照明療法鼓勵通勤民眾等車時,花幾分鐘面向有益健康的光線,吸收冬季缺乏的日光效果。

The Cascade

由Edge Design Institute創造的巨大結構設於香港中環,將公共樓梯改造為附設花園的休憩區,為受人忽視的都會空間創造新意義。

Goedzak

這個「垃圾袋」用來容納堪用物品,發明人Maarten Heijltjes及Simon Akkaya表示,這個容器讓物品擁有新生機會,並促進永續作為:

「無論是親戚贈送的紫色花瓶,或是已在地下室塵封已久的咖啡機,每個人都擁有對自己已無價值的事物,我們偶爾會拋棄這些物品,可是它們對他人或許仍有價值或用途。平常這些物品放進灰色垃圾袋後,只會留在垃圾堆裡,Goedzak讓這些物品擁有第二次機會,鼓勵人們丟棄產品時,具備更永續的思維,延長產品的壽命」。

A1 charging stations

jg8

Telekom Austria Group利用現有基礎建設,把電話亭改裝為充電站,滿足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單車的需求,民眾充電時可透過手機付費,機制與繳交停車費相似,維也納首座充電站於2010年5月啟用,一年之內共有30座電話亭都陸續改裝為電動車充電站。


Jillian Glover為傳播顧問,專精都市議題,曾任職加拿大溫哥華規劃委員會,擁有都會研究碩士學位,從小生長於溫哥華。

圖片來源:loozr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