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隱然成形的房市風暴

身為居住在英國倫敦六年多的德國國民,過去也曾有機會體驗日本東京與美國紐約等全球城市的日常生活,我眼中的德國愈來愈像個浪漫田園國度,一切似乎發展平順,儘管全球陷入危機,民眾生活仍然舒適,高品質住宅也尚屬平價,最後這一點也常是外界的熱門討論話題,許多初次見面的倫敦藝術家都語帶嫉妒地問我,為何不住在柏林?

本文重點並非回答這項疑問,儘管我們希望相信德國是社會市場經濟終極典範,執政黨在競選政見也屢屢如此強調,但德國城市並未倖免於英美等國的仕紳化及房地產投機趨勢,我認為時代即將改變,不少租戶權益也已受到大幅影響。

首先我想說明,德國租屋市場龐大,占住宅區比例幾乎達九成(英國《衛報》消息),在七零年代之前的經濟快速成長期間,大批社會住宅都提供給前往西德的土耳其與義大利勞工;同時在奉行社會主義的東德境內,住宅開發由社會主義黨管控,興建大量共產主義式的水泥樓房,在兩德統一後,東德部分樓房也找到了新生命。十多年前,由於地方政府財政問題惡化,許多公有住宅出售給外國投資人與資產管理公司以補足市政經費缺口,Deutsche Annington等部分房地產公司於是成為房東,出租手中房產給無數房客,並維持良好屋況及衛生與安全標準。

Berlin-Friedrichsfelde地區的振興開發案

另一方面,投資人四處收購大片住宅,透過名為「豪華升級」的手段炒作特定地區房價,Berlin-Köpenick地區的開發案「童話街區」(Märchenviertel)即為一例,這個社區歷史悠久,居民以長者為主,有些人已在此落腳逾60年,卻不得不被迫離開,或是忍受地產商為趕走住戶而遊走法律邊緣的滋擾作為。這種行為發生在社會最弱勢的族群身上,完全無視於居民對住家與社區的深厚情感,著實令人震驚(德國民眾若長期在同一處租屋,也會對房子產生情感依賴)。開發商網路行銷重點當然在於當地多麼需要翻修,無意驅趕住戶或哄抬房價,但根本是一派胡言。如今大片房屋均已無人居住,且相較於廣告畫面裡的白沙發與黃色高級燈罩,平價住宅的現況反差極大。

九月德國大選在即,新政府將如何因應無從確知,國會各大政黨的政見都包括屋宅問題在內,宣稱要訂定上限,避免租金飆漲,德國在國際房地產市場當然得具備競爭力,但得為此付出什麼代價?是否將犧牲社會市場經濟制度裡最重要的社會元素?

德國漢堡2012年Euromayday活動「收回你的空間」

若中央政府若不謹慎採取行動,保護德國各大城市社區與房客的權益,市區房地產投機活動將造成無法預期的住宅短缺後果,德國民眾也尚未打算棄守租屋市場,多數人也不熟悉貸款工具與房貸制度。(德國人通常很排斥債務,認為等同於軟弱與不安)。

「城市權」運動份子與地方租戶活動只能聚焦於房市嚴重地區的個案,但若要突顯隱然成形的仕紳化危機,新政府必須拿出更有力的政治作為,對於近期法案內,為加速搬遷所新增權益,又未代表新租戶訂定租金上限,令我對法案效用相當存疑。建築環境部部長最近感謝「私有房地產學會」,積極遊說這項新法案,此種缺乏策略、充滿偏見的立法途徑必須終止,否則德國將無法維持適合家庭、社會永續與打破階級的社會,若政府繼續悶不吭聲,放任社會在投機與秘密行為影響下,失去這些重要價值,將是一大憾事。


Silvie Jacobi為藝術家兼文化策略專家,現於倫敦國王學院主修都市地理學與創意產業

照片來源:Marco FörsterRasande Tys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