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各位好惡如何,街頭藝術和交通、住宅、街角星巴克一樣,均已成為21世紀城市產物,也總引發議論,街頭藝術與多數當代藝術形式一樣,都不斷挑戰觀眾,也有人質疑它是否符合「藝術」標準;儘管不少人讚美街頭藝術對城市有貢獻,也有些人稱之為「破壞公物」,還有些人對它視而不見。Banksy縱然可能是舉世最成功的街頭藝術家,也在著作《Wall and Piece》中提及社會的兩極反應:
有些人成為警察,希望讓世界更好;有些人成為破壞份子,希望讓世界面貌更好。
現居德國柏林的藝術家EVOL最近獲得不少網路媒體報導,因為他將電箱外表重新塗裝為迷你版蘇聯風格大樓樣貌,他運用攝影及粘貼壁紙技術,完成這一系列美麗作品,這究竟是證明現代主義失敗,抑或彰顯人類在建築環境方面的成就?這是反映城市人口稠密,或是展現情感疏離?
德國藝術家Jan Vormann近期作品似乎原本態度也很明確,他運用樂高積木「修理」建築物,突顯美國紐約市殘破凋蔽,但因為使用顏色鮮明的塑膠積木,讓人聯想到童年,也牽動著幽默與感性。
Slinkachu與Mark Jenkins各自推出全球成功的街頭藝術計畫「小人」與「街頭裝置」,讓人更加感到困惑,作品表面看似輕巧與正面,但若仔細觀察,陰沉的潛在氛圍隨之浮現,質疑民眾與建築環境的互動關係。
面對這些矛盾訊息,各位相信哪一方?這些藝術家究竟是不顧城市缺陷,堅決喜愛城市而創作?抑或是針對都會生活型態標準,而提出值得反思的問題?
Photos: Timon Klauser, EVOL, Jan Vormann.
Previous Article
美元鈔票是否該重新設計?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