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倫多地下歷史

城市如同冰河,多數歷史都藏於地底,建築物只訴說部分故事,地基型態能說明現址過往是何建築,手工藝品能反映住戶生活模式,植被能回顧當時氣候,這些資料能幫助我們探索城市發展與歷史,更會影響現有都市發展。

在加拿大多倫多,考古學家努力挖掘「上加拿大」(Upper Canada)時期首任議會遺址,挖掘地點上原本已改建為洗車場、停車格與汽車經銷商,地底則保存首代(約1795年)及二代(約1819年)議會建築牆面,焦黑遺跡記錄焚毀大樓的大火,1812年戰爭時,美國於1813年放火燒掉議會(英國則燒毀白宮),二代議會也在意外中付之一炬,也直接影響現場後續使用情形,安大略省政府收購部分地區後,興建說明中心於上個月啟用。

多倫多另一項重要考古發現命運卻不同,人員挖掘一棟公寓基座時,發現「皇后碼頭」遺跡,多倫多現有水岸過去都是湖泊,現況是多年來陸續發展而成,今昔之間相距數個街區之遙,皇后碼頭原是該市主要停泊處之一,起建於1833年,就遺跡顯示,碼頭曾多次增建,以因應吞吐量提高,同時應付泥沙逐漸淤積。遺跡出土後經過記錄即拆除,多數木材轉售給廢棄物處理公司。

人們在多倫多挖掘公寓地基時,常會發現考古地點,隱身於停車場下的「主教街區」(Bishop’s Block)即因此重見天日,其中富含物質文化,保留一八三零年代的排屋基座,不僅呈現建築演變歷程,亦包括低層冷藏空間、地面增建物、燒柴火爐、燃煤壁爐、廁所等,都是上流社會使用的材質。過去屋主多為地方士紳,例如檢察長、作家Anna Jameson等,其中瓷器上戳印來自同條街上的瓷器行;雖然公寓工程持續進行,但工藝品則展示於多倫多市政廳供大眾欣賞。

儘管多數考古遺跡以肉眼看不見,對今日社會影響深遠,這些地底歷史不僅幫助我們瞭解城市舊有發展,也會影響現有地上發展,因此若想到某個地點的歷史,不僅得思考可見歷史,更得關照地底各層。


Photos: Richard Kidger and Kayla Jonas G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