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澳洲非營利組織「永續社區」在Joslin保留區發起「地方化專案」,建立都市村落,這項概念在澳洲、英國、西歐及已開發國家日益興趣,尤其都市村落亦有「20分鐘社區」的稱號。
另一項開發案「Circa Nundah都市村落」位於澳洲布里斯本,原本是以勞動階級住戶為主的內陸郊區,如今在仕紳化之後,轉變為高密度住商混合聚落,座落於傳統勞工住宅旁。
今年九月,英國威爾斯政府亦批准可行性研究經驗,是否能在斯溫席附近的Felindre地區興建永續都市村落,這塊占地100公頃的土地過去為馬口鐵工廠,由威爾斯鋼業公司經營,此外還有許多類似計畫,都打算重新開發現有郊區或舊工業城鎮。
漢森(Fred Hansen)為南澳省都市更新局局長,負責監督阿德雷德中央商業區及鄰近郊區發展及更新,他表示:
「在『20分鐘社區』裡,民眾只需步行、騎單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20分鐘之內,就能滿足多數基礎服務與活動,重點在於必要或休閒的日常活動,包括雜貨店、藥局、咖啡館、餐廳、學校、電影院、運動設施、開放空間等。」
不過都市村落概念在開發中世界裡大不相同,已開發國家多數都市村落計畫是由官方規劃單位與民間開發商合作,以新都市主義理論為基礎,具有龐大商機與永續生活方案,通常涉及現有市區再開發,亦可整合市中心與逐漸惡化的郊區,但卻未必如Joslin保護區計畫般,將永續層面納入核心營運模式內。
印度城市裡的都市村落為都市化村落,亦即原有村莊融入週遭都市化趨勢中,現有舊村落圍困在快速崛起的城市裡,大多欠缺基礎服務,如道路、用水、衛生等設施,新建築也因為規劃不周而雜亂無章,這些區域最初存在時,周遭農田為主要生計,如今以都市發展為由遭售出或收購,而部分村民則繼續住在新都市村落裡,尋找其他謀生方式。
一般家庭在其中所租賃的公寓價格,都低於鄰近高檔樓房,其他住戶則運用住家從事各種生意,例如雜貨店,或是裁縫、理髮、網咖、電話租用等,或是加入大批勞動服務階級,如客服中心、計程車、業務員等。
印度政府瞭解傳統鄉村與現代都會生活方式的落差,但對於該為都市村落制定特殊政策,或與城市較傳統的區域相互整合,卻遲遲拿不定主意,若要整合,勢必得改善基本服務、更新市集與公共空間等機構、柔性分隔住宅區和非住宅區。
結合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構想後,所謂都市村落是將大城市視為社區的統合,不僅能自我運作,民眾可集體分享與擁有社區,同時屬於大城市的一部分,都市村落因此能夠兼具鄉村和都會的優點,且保持和諧及共生,也是在都會空間維持都會生活方式的永續途徑。
村落具有永續精神,自文明之初即延續至今,它們的生活、營商、社區參與、公共空間、機構及其他模式與層面,均已走過多個時代仍歷久彌新,身處在城市裡的村落,就像是巨大鋼筋水泥叢林裡的舊時代文明化石,在多數開發中世界裡,城市不斷放肆增生,都市村落就像是鄉村生活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