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抗爭者焦點有誤

對於「占領華爾街」抗爭活動登上美國與世界主流媒體,引起許多人議論,有些人認為這是六零年代和平抗爭再現,當時「黑豹黨」與「地下氣象員」等組織的訊息很明確,年輕人只是為了止戰,縱然標語內容不同也無妨,對這些組織而言,欠缺媒體報導只是再次證明,這是篇人民對抗金錢的故事,也象徵各家報紙的編輯部深受金融業控制,看不見美國曼哈頓南側民怨沸騰。但其他人在抗爭之中看見現實。

所得落差與貧民問題在美國確實日益嚴重,其中多數原因在於政策優先次序錯誤,以及法規制度不公,若無媒體操作專業人士介入,要對抗抽象目標並不容易(不,茶黨成員並非由專業標語製作人員組成),故在抗議群眾眼中,相較於WestportStamfordTowaco等企業或制度,華爾街是最具體的象徵,因此他們帶著自己的MacBook出現,高喊口號、各擁其主。

要鼓動人民在電腦桌前做些事很簡單,部落客能輕易避開風險,人們也能在網路上完全匿名,「占領華爾街」成員相當積極與熱情,也因缺乏組織而更加迷人,他們之所以前往現場抗議,是因為和許多人一樣,認為近期不公平之事遠多於公平之事。

這些抗爭者立意良善,可惜卻本末倒置,相較於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引發的人質危機,今日貧民日增、機會有限不再是金融業造成,眾多因素導致當前問題,而非個別人物所致。有些人刻意操作金融機構盜竊人民財產的氛圍,畢竟相對剝奪感很容易煽動情緒。

既然本網站以都會問題為主,在筆者眼中,今日人民陷入的經濟困難,是出於貧困地區基礎建設投資嚴重不足,在紐約或洛杉磯等城市,只要觀察大眾運輸路網與人口普查結果,即可輕易看出交通便捷與否和所得之間的關係,「都市教育中心」製作非常精美的圖表可供參考(我非常推薦各位瀏覽該網站,其中包括紐約市每個社區的統計資料,所得分布也用畫面清楚呈現)。

因為城市不斷流變,統計專家可能會警告,不要過度看重某一項變數,但Bed-Stuy、Astoria等社區的情況依然令人扼腕,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步行15個街區仍找不到地鐵站,紐約會出現如此荒涼的地區,就反映出大眾運輸等都市服務分布不均,也突顯這些設施能夠帶來的潛在利益

政府與經費投資確實有問題,才會讓貧民日增、不滿日深,華爾街當然有犯錯,房貸市場與退休基金皆為敗筆,但貪婪人人皆有,民眾抗議承諾迅速獲利的貸款產品欺人,可是過去也因貪婪而深受吸引。其實大眾對銀行家、證券名師、對沖基金經理人感到憤怒,全是源於不平等,光是要求金融高層下台,無法解決所得差距的核心問題,這些熱情與動力應該轉向更有意義的目標,確保民眾能公平使用種種公共財與建設,而非要求億萬富翁降薪。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reflec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