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造橋必須比過去做得更好,也得有所不同,羅馬帝國動用來自歐洲各地的奴隸,以巨大石塊興建宏偉高架橋,引水進入城市,今日人類改用地下小型衛生管線運水。
「哥倫比亞河跨河大橋」提案中,應反映21世紀人類對全球暖化及鮭魚保護的知識,在面對艱困條件下,提出最佳設計因應之道,這座橋樑必須兼具環保與多元功能,應該包括輕鐵、單車及行人設施,以平衡汽車與卡車流量,因為這座橋的碳足跡龐大,故必須以綠色設計抵銷。
其中一項簡單又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橋上增建公園橋頂(如下圖示),可接住雨水,避免直接落到地面與汽車排放的油污及廢汽混合,因為此種污染若要清理相當昂貴,故此舉既可省錢,也能幫助河中的鮭魚。
現有橋樑設計所需的污水處理設施造價不斐,大約1200萬至1500萬美元,此外,橋面也得做成傾斜式,將管線導引至處理廠,各種金屬管線也得花錢,增加橋樑的碳足跡。反觀公園式橋頂只需小型標準回收塑膠管線,以及太陽能發電的灑水系統。
聯邦政府已完全綠橋頂研究,預估可吸收約75%降雨,雨水收集率約95%,因為不必設置污水處理廠,公園橋頂可節省一大筆開銷,並改善橋樑碳足跡,這座公園橋頂面積約37萬平方英尺,美國波特蘭平均一年降雨約37.5英寸,換算後,這座橋頂可收集約1387.5萬立方英尺的水。
如上所示,橋頂將建為弧狀頂蓋,更加有助空氣流通,也會減少結構承受的壓力,並且減少成本,改善空氣流通後省下的成本,相當於增設公園輕型支撐架的經費,公園裡的「土壤」皆為重量極輕的栽培介質,再加上覆蓋網,避免風力或雨水造成土壤流失,故和傳統園林不同。
由於橋樑強度將比必要程度高出三倍,故每平方英尺縱然增加23磅負重,基礎結構也能完全吸收,不需額外費用,將成為舉世獨一無二的綠色公共建設,也是綠色波特蘭、奧勒岡州與美國西北部的象徵及指標。我們喜愛太陽能電廠與風力發電渦輪,但它們不在眼前,也就不在人們心上,任何人若從北部開車前來,或是搭飛機降落機場,途中都會看見這座公園橋頂,這座橫跨哥倫比亞河的拱型公園也將吸引世界各地熱衷環保的遊客,這項產業每年規模數千億美元。
當地具備自然美景、戶外活動與開放又進步的思維,在哥倫比亞河發展生態旅遊非常合情合理,這個區域需要鮮明的象徵符號,以充分反映我們的綠色信念,這座多功能大橋能成為我們的綠色「金門大橋」,通往美國西北部的綠色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