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往拉普拉塔(La Plata),這是阿根廷最大省分的首府,許多人卻不熟悉,距首都搭火車約一小時車程,在我造訪前七天,大洪水侵襲當地,造成逾50人喪命,今日市區終於恢復運作,但我當我站在橋上,看著橋下平常流經市區西側的河川,情況卻有些不同。阿根廷任何大城市邊緣向來有些雜亂,但此地不只如此,下游兩岸堆滿垃圾,讓人想起一星期之前,這條溪流掀起怒濤,吞沒橋面與城市。
自4月2日起,布宜諾斯艾利斯與拉普拉塔持續兩日豪雨不斷,後者週遭地區一度降下逾40公分雨量,前者亦有災情,但後者更蒙受重創,從市中心以西多個區域成為水鄉澤國,房屋淹水、汽車沖走、財產全毀、部分地區停電兩天。災民自然憤怒不已,高聲批評聯邦政府,總統為了停損,前往災區與民眾合影,但居民並不領情,畢竟災害已然發生,與總統合照也無濟於事,無法彌補財物損失或親友喪命。
雖然官方尚未公布水災主因,《Clarín》報紙刊載文章,直指是河中大量垃圾在橋下堵住水流釀禍,就我在橋上所見,此話並不令人意外,縱然沒有暴雨,河中垃圾也足以淤積,再沿著河邊前行,也證明問題十分嚴重。貧民利用任何可得材料搭起違章建築,形成眾多貧民窟聚落,治安與衛生情況向來惡劣;且這些區域通常並不適合開發,例如易發生水患,故一般人都不願居住。在這種條件下,一旦發生水災,這些房屋很容易倒塌堵塞河道,災情因而更加嚴重。我發現一大批水泥管線堆放在貧民窟,可惜沒及時在水災發生前派上用場。
從貧民區走向市中心,我看到一座大型充氣式帳蓬寫著「社會預備機構」字樣,其中人員來自省政府,各級政府都以不同方式協助災民,但這些善意背後卻有政治動機,儘管有些政治領袖來自同一黨,彼此卻為政敵,都想在災後塑造善人形象,不過至少都一步步讓人們生活回歸正軌。
我抵達拉普拉塔市中心的火車站,經過募款告示及站方貼出的誤點公告,搭火車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途中,讀到一則與水災有關的報導,阿根廷知名氣候學家證實,受全球暖化影響,此次暴雨威力變得更驚人,一如颶風珊蒂在美國的經驗,類似問題在世界諸多地區都可能發生,原本看似足夠的排水系統突然不敷使用,無數民眾突然身陷淹水之苦。
所幸在這場水患之中,仍有好消息傳出,國內許多建築師及工程師組成團隊,赴現場檢視災情,其中一位建築師Adolfo Rossi建議以技術方式避免未來水患,例如改善排水管線,以及仿效巴西已採用的「滯洪池」;此外,都市分析師Laila Robeldo與Amelia Sardo指出,阿根廷應趁此機會重新思考全盤都市規劃,兩人在近期文章內寫道,「都市規劃應視為社會責任」。
在這場災變之後,對於阿根廷及世界其他易逢水患的城市而言,問題已清楚明白,我們必須仔細檢視排水系統,找到其他增進排水效能的方式,也要制定配套都會政策,興建必要的基礎系統,此事非常重要。